【领导讲话】郭德成在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方志安徽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点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以决胜“两全”目标为重点持续推进安徽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在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8年2月2日)
郭德成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贯彻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全省地方志系统主要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18年乃至今后三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决胜“两全”目标为重点,持续推进安徽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紧扣规划任务、坚持不懈奋斗,全省地方志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7年,是省地方志办公室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关心和指导下,省志办克服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积极推动全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安徽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关键少数聚焦;积极参加“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着眼建章立制,重点抓好防范;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省志办先后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蚌埠海军士官学校、蚌埠博物馆、安庆陈独秀纪念馆、泾县云岭新四军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巢湖李克农和张治中将军纪念馆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专题党日活动,加强了党性锻炼,增强了党员意识;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按照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培训、大落实的要求阴魂借子,组织了十九大精神辅导宣讲,注重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力求学懂、弄通、做实,强化了理论武装,提高了政治站位,党的建设成效和作用更加明显,有力有效地引领和促进了全省地方志机构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二是志书编纂出版拓展延伸。为加快二轮《安徽省志》部分分志编纂出版进度,提高编纂出版质量,省志办实行分类指导、挂图作战,多次召开推进会、总编会,上门服务指导,跟踪督办问效,并严把志书编纂中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确保志书内容真实严谨和导向正确。截止目前,88部分志已正式出版44部,32部进入出版印刷阶段,1部送审,9部评议后修改中,1部完成初稿待评议,尚有1部正在编纂中呆宝小助理。
与此同时,在全部完成132部二轮市、县志编纂出版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中国地方志“十大工程”,全面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出版工作。全省地方志系统认真筹备相关工作,从篇目设计到志稿撰写、审查验收等,提前介入,责任明确,确保了工作进度。六安市实现了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全覆盖,淮北、阜阳、淮南、铜陵、宣城、安庆等市大面积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工作。省志办人员全年参与多部乡镇志评议会,指导了10余部镇村志编纂工作,组织了10部乡镇村志参加“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和“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申报工作。《汤池镇志》作为全国名镇志已出版发行。2017年4月,安徽在全国率先向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编纂领导小组提交了《韦小庄村志》《仁里村志》《黄里村志》《上庄村志》《堆谷山村志》5部村志终审稿,做到率先申报、率先启动、率先组织编纂、率先上报终审稿,总数居全国第一。其中,《仁里村志》《黄里村志》作为第一批中国名村志参加了2017年12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名村论坛暨首发式。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名企志、名校志、特色志的编纂工作:亳州市启动《古井贡酒志》《黄鹤楼酒志》《安徽金不换酒业志》《高炉家酒志》,滁州市启动《大圹圩农场志》,宣城市启动《安徽劳动大学志》《宣纸志》,黄山市启动《徽州府署志》《徽州文房四宝志》等9部特色志编纂工作。以上有的正在编纂中,有的即将出版印刷。
三是旧志整理范围继续扩大。在完成全省规划整理95部旧志的基础上,一些市、县(市、区)的地方志机构和社会人士又自发新增整理一批旧志,主要有:合肥市的清代李恩绶版《香花墩志》,清·顺治《亳州志》、明·嘉靖《亳州志》和《涡阳县志》(民国乙丑刊),清·乾隆《阜阳县志》、明·正德《颍州志》、明·嘉靖十五年《颍州志》和清·顺治《颍州志》,明·弘治凤阳府《宿州志》,明·嘉靖《池州府志》,明·嘉靖《宁国府志》、明·万历《宁国府志》,清·道光《徽州府志》。其中,有的着手点校、有的正在点校、有的已经出版,进一步扩大了旧志整理成果,挖掘了我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四是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升。全省地方志系统多措并举推动年鉴编纂提速保质,在按时完成常规年鉴编纂出版任务的同时,通过培训、规范、创新等手段改变“千鉴一面”的现状,增强年鉴的资料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注重资料选收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扩大年鉴信息量,以读者检索资料为出发点,按照清晰、简明、易用原则,使年鉴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大众。在全省第三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评出特等奖10部、一等奖18部、二等奖22部,评出“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印刷、编校质量”四个专项奖若干。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比活动中,我省有2部年鉴获得特等奖、1部获得一等奖、4部获得二等奖、3部获得三等奖。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出年鉴未能达到“一年一鉴” 的45个县(市、区)和未能达到“公开出版”的29个县(市、区)限时完成任务进度表。
五是信息化建设多点发力。全省地方志系统按照“互联网+地方志”的新理念,根据《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和《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推进网站、数据库、微信平台等建设。2017年1月,省志办资料处正式更名为信息处。举办了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和方志馆工作培训班。新进库藏图书180种1413册(报送64种684册、交换39种72册、购买59种573册、单位和个人赠送18种84册)。收集19部二轮志书电子数据。在机关门户网站上传信息615条、图片246幅。对图书登记簿在册图书13248种31462册进行集中统计。淮北市志办作为信息化先进单位、省志办刘春作为信息化先进个人,获得中指组表彰。
六是方志馆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省方志馆作为合肥滨湖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之一,列入“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大楼主体建设工程已封顶,计划于今年8月份竣工。省志办立足早准备、早安排,组织人员对内部建设功能划分进行精心设计,编写、修改《展陈大纲》,并赴国家方志馆、北京市方志馆和常州市方志馆考察调研,先后两次召开会议研讨和评审《展陈大纲》。拟定和申报省方志馆设备经费预算及机构编制报告。安庆市扩大方志馆面积,开辟“桐城派”“黄梅戏”“陈独秀”等重大专题资料专柜,完成10余种志鉴书籍电子版的录入和备份工作;合肥市初步完成库存图书资料的整理和藏书目录录入工作;淮北市数字方志馆正式在“淮北地情网”上线运行;铜陵市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启动投资300万元的数字史志馆建设,并确定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选址大通镇,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占地100亩,总投资3.2亿元。淮北市志办作为方志馆建设先进单位、省志办信息处李波和岳西县志办刘立华作为方志馆建设先进个人,获得中指组表彰。
七是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多样。积极推行“1+X”模式,通过编纂一部志书,连带衍生编纂出若干部地情书或专业志(类书、图志)。推出全省地方志系统政务服务事项13项,其中8项公共服务纳入安徽政务“一张网”建设,方便人民群众查阅使用志鉴内容。各地广泛开展方志成果、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活动,积极发挥地方志服务社会作用。蚌埠市向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领导赠阅图书1600余册,向建设规划、文化建设、图书馆等单位提供了地情书。宿州市重印上世纪90年代编修的《宿县县志》2000册,以满足社会需求。亳州市对该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淮北市继续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淮北印象”系列节目欧宇宁,共录制濉河、临涣、百善、四铺等40余期,用淮北人自己的声音讲述淮北故事。池州市向社会各界赠送《池州市简明读本》等书籍400余套。淮南市为市政府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撰写论证报告,并多次在大学校园和各类培训班上介绍淮南的历史文化。六安市为“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和拍摄宣传片提供翔实史料,全年为社会提供资料查询百余次,免费影印、复印资料10万余字。马鞍山市独创《马鞍山志鉴》(月刊)资政服务平台,从近五年的志鉴记载中,归纳出全市每月重要工作,呈送市领导参阅,得到市委书记、市长等多位市领导的批示。芜湖市参加鸠兹古镇投资项目的研讨、论证,指导芜湖县红杨镇开展西河古镇红色旅游建设。宣城市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当代名人品宣城”系列讲座,与市委宣传部合作拟定《宣城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安庆市通过“安庆之声”微信平台开通“安庆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举办安庆建城800周年图片展,并帮助怀宁贡糕等1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开拓和强化地方志服务当地五大文明建设的功能。汉唐网
八是地情研究成果注重展示。全省各地加强地情研究,讲好地方故事。省志办参与省经信委主编的《安徽信息年鉴2016年卷》编写,指导《安徽储备大事记》的编纂。合肥市编纂《环巢湖十二镇》,印制《合肥城图志》,筹划《合肥名胜》《合肥名店》《合肥名品》等11部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地情书编纂方案。淮北市编纂出版《淮北旧志辑考》《淮北清正廉史》《淮北地名故事》。蚌埠市编纂出版《蚌埠概览》《挥剑淮畔》,完成了25个即将消失乡村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芜湖市着手编纂《皖江根据地的经贸成就与长江护商队的贡献》《李鸿章家族与芜湖的房地产开发》。安庆市编纂出版《安庆纪事》《安庆八百年人文简读》《安庆家训》。滁州市编纂出版《滁州农业大包干(第二卷)》《人文滁州》。淮南市编纂《淮南方志》半年刊。黄山市编纂《徽州历史上的地震》。宣城市与搜狐合作编印周刊《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九是方志理论研究持续开展。利用《安徽地方志》、地方志网站等平台,鼓励全省地方志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全面总结二轮志书编纂经验教训,丰富地方志理论研究,完善地方志编纂理论教材,为三轮志书编纂作准备。围绕地方志基础理论、编纂理论、应用理论和工作管理进行研究,向第三届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30篇,并有部分论文代表在会上分别就乡镇村志编纂、年鉴编纂、方志馆建设、二轮修志经验及问题等主题作研讨发言。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名山名水名街志编纂和全国精品年鉴等学术性研讨会。省志办张军全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理论文章8篇,其中撰写的《论地方志在安徽建省时间之贡献》《康熙杏花村志对名村志编纂的借鉴》两篇论文,分别于2017年9月在方志文化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作主旨发言和发表在《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11期上。省志办章慧丽撰写的《有继承有创新,编纂堪读堪传的乡镇志》一文,参加了2017年中国方志学术年会交流。池州市组织撰写的《拓展编纂思路,延揽专业人才,展现池州特色》等6篇论文在《安徽地方志》上刊发。
十是交流合作培训日益增多。积极服务和推动安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内外交流合作。省志办和亳州、铜陵、黄山等市志办主动赴京向中指办汇报工作。省志办组织省、市、县方志工作者赴巴西交流地情资料收集、馆藏利用和年鉴编纂等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南京都市圈”地方志机构年鉴交流合作活动,组织省内村志主编赴上海参加全国名村志编纂业务培训班、赴宁夏和甘肃开展地方志乡土文化建设及名山志编纂工作交流。分别举办全省地方志系统新进人员培训班和全省乡镇村志编纂业务培训班,培训260多人。服务援藏援疆工作,为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等县编纂出版志鉴提供帮助和资助,为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培训年鉴编纂人员。全省地方志系统多次与国内来皖同仁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省内地方志机构相互交流也保持活跃频繁。
回顾总结一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虽然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取得新的成绩,但由于省志办长期领导力量不足、组织协调不够及时有力,全省地方志系统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没有做或没有做到位,需要制订出台的一些工作规划、方案、制度、意见、措施等没有推出来,不少方面的工作离省委、省政府和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跟全国做得好、有力度、有影响的先进省市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大的压力。一是二轮志书编纂出版方面,市、县志规划任务几年前就全部完成了,省志有一半分志也已出版,总体进度曾在全国处于领先,但还有一半分志,由于部分承编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专职编纂人员,兼职承编人员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强、存在畏难情绪,一拖再拖,加之省志办督促指导跟进不够,编纂出版工作进度缓慢。二是没有及时出台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所需要的实施方案、有力措施和有效手段,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进展滞后,覆盖面极其有限,不能适应当下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开发利用丰富的地方志资源,更多更好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方法不多、力度不够,虽也提出很多新理念、新举措胶南一中,但仅靠地方志系统本身还难以推进。四是乡镇村志编纂工作虽全面展开,但基本是单打独斗,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编纂质量参差不齐。五是地方志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亟需加强,特别是县区级地方志机构人员调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面对这些制约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难题、障碍,全省上下各级地方志机构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积极寻求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的同时,也要更多地立足自身,切实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共同加以研究解决。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决胜“两全”目标,
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身处如此特殊的伟大时代、经历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恰是一代方志人“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大书特书、大有作为的千载难逢、终生唯一的机遇、机会、机缘。同时,2020年也是实现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决战决胜之年。因此,我们确定2018年及今后三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围绕落实正在实施的地方志事业五年规划任务和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内涵、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志、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坚持开放办志,进一步激发自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决胜“两全”目标为重点,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总体上由“一本书主义”向“十业并举”(志、鉴、馆、网、库、用、刊、会、史、研)全面转型升级,为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强省作出方志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向共和国70华诞献礼竹内云子,向全面小康社会献礼,向党的百年大庆献礼!
第一,坚决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如期实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规定:“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到2020年,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安徽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作出同样规定。由此可见,按时保质完成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各级党委、政府下达的法定任务,是依法治志的硬指标,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作为具体承担这项法定任务的各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履行法定职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酷酷猪。
目前,我省规划内的二轮省志88部分志尚有44部处于编纂出版过程中,16个市所辖105个县(市、区)综合年鉴有45个尚未达到“一年一鉴”、有29个尚未达到“公开出版”。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规划任务未完成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完成“两全”目标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针对我省实际情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修志编鉴这一主责主业,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做到早谋划、早行动、早编纂、早出版、早发行,高质量地完成“两全”目标任务。
一要全力以赴抓好44部省志分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务必在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终审稿,进入出版印刷阶段。省直各承编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这个时间截点,倒排工期,尽快拿出“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编辑室负责人、具体编纂人员,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强化各自责任,加强领导、加强力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省志办省志处要进一步摸清掌握每一部未出版省志分志的具体情况,实行责任编辑结对帮扶、精准指导、加强督促、跟踪问效。要加强经常性的联系沟通,随时了解掌握和协调解决编纂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精确掌握工作进度,适时召开推进会,注重提高志稿质量。要加强与出版社、印刷厂联系,督促尽快审稿、校稿,抓紧完成已招标的省志分志出版印刷任务。要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玖竜。省志办拟提请有关方面从明年开始将承编单位完成省志分志编纂出版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干部综合考核。
二要齐心协力推动县(市、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工作,务必在2018年内全部实现公开出版和一年一鉴。凡综合年鉴没有达到 “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切实把实现“两全”目标的要求当作一回事,下决心、下功夫尽快完成任务,确保凡在今年出版的必须公开出版,凡在今年开始编纂的年鉴,要按一年一鉴的要求编纂。凡这些县(市、区)所在的省辖市志办都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督促、指导、帮带责任,从市志办确定专人结对帮扶、靠前指导,精准发力、加力推进。省志办年鉴处要紧盯未达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县(市、区)限时完成任务进度,保持经常联系、经常督促,实行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坚决打赢“两全”目标攻坚战,确保无一个县(市、区)拖后腿。
第二,坚持依法治志,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继续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事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及发展规划为抓手,推动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为推动地方志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从各市上报的工作总结来看,合肥、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市已出台了市级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淮北新修订地方志管理办法。全省各地都要按照“两全”目标和“十业并举”要求,开展自查与督查,通过地方志立法、建章立制、督促检查考核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省志办将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征求意见,适时启动《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方志法规宣传推介活动,普及方志知识,让地方志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提升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大力推进全省“名字号”志书编纂出版。今年中指组在推进中国名镇志、名村志、名山志、名酒志等文化工程的同时,将启动中国名街志、名水志文化工程,我省各级地方志机构应围绕“名字号”工程,积极参与、主动申报。要加强对“名字号”志书编纂工作组织和指导,多方位进行“名字号”志书编纂业务培训。尤其要树立“高质量”意识,精心打磨“名字号”精品志书,在全省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名镇志、名村志和名街志、名水志,尽早向中指组提交高质量的“名字号”志书终审稿。在抓好“名字号”志书编纂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村志、企业志、特色志、图志的编纂工作。继续全面、系统总结二轮市、县修志工作,并将二轮修志经验运用到“名字号”志书编纂工作之中。继续抓好《濉溪县志》等三轮志书编纂试点工作,争取早出成果、早出经验,为启动全省三轮志书编纂工作作准备。继续开展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修志工作,重点帮助他们完成“两全”目标。
继续挖掘旧志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全省旧志整理、保护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旧志点校、提要、考录、辑佚等工作。
根据中指办关于《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积极编纂《中国抗日战争志》安徽分志。
第四,适应形势需要,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依据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精神,研究制定加快我省地方志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着力发展“互联网+安徽地方志”。参加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暨信息化分会年会,筹备召开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培训会议。加快市、县(市、区)二轮志书信息库建设,积极推动二轮志书、年鉴、旧志数字转化。适时对机关网站、数据库进行更新。及时做好安徽方志网的日常维护、信息发布、安全保障等工作。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方志安徽”公众号、“皖志工作”微信群、《工作简报》和《安徽地方志》的功能作用。欢迎全省各地踊跃投稿,严把新闻稿件编辑审核关,及时传播全省地方志战线上的正能量。提倡建立“信息化型”方志馆,支持淮北市“智能方志馆”建设,支持铜陵市建立“数字史志馆”。提倡建立和使用“志鉴在线编纂管理平台”,及时关注淮北市、马鞍山市“志鉴在线编纂管理平台”的建设情况和在线编纂情况。
第五,积极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建设。充分做好接收、使用、管理省方志馆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修改、审定《展陈大纲》,细化、论证内部软硬件设施及展馆建设等经费预算报告和机构、人员编制申请报告,适时上报、协调审批。开展新出版安徽省志、乡镇村志、企业志、特色志、图志和资料收集工作,通过购买、征集等多种途径增加馆藏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源,充实省方志馆的馆藏。对现有馆藏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源进行统计、整理,做好馆藏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源搬迁的准备。全省各地要继续推进方志馆建设,有方志馆的地方志机构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倾力打造方志馆品牌,不断扩大方志馆的社会影响力;没有方志馆的地方志机构要积极向本级政府宣传、申报,争取早日立项,不管大小,首先要建起来。铜陵市要继续加强与中指组联系,进一步收集长江流域方志资料和实物,谋划和筹备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建设布展工作。着手总结全省方志馆建设经验大众公园,推出一批建设典型参加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全国方志馆建设经验交流会、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分会年会和方志馆培训会议。
第六,建立相关制度,大力推进地方志资料年报常态化。紧跟中指办工作步伐,推行资料年报制度,进一步加大依法征集地方志资料的力度。制定出台安徽省地方志资料收(征)集、保存、管理制度,为推行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形成常态机制打好基础。创新方式,大力拓展资料收(征)集范围和渠道,建立能够全方位适应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志资料保障机制悭钱家族。省志办要做好资料收集和上报中指组工作,严格统计注册,妥善保存管理,及时开展补缺补差工作,防止资料遗失和遗漏。全省各地都要重视这项工作,认真总结前几年的经验教训,创新资料年报方式,实行资料年报常态化制度化。
第七,紧扣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修志为用。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文化自信的名片,更是修志编鉴的“出口”。紧扣“三个服务”,解决好地方志“一本书主义”,必须拓宽用志领域、彰显地方志价值、展示地方志魅力、提升地方志影响力。坚持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充分借鉴池州市编纂市志简本方便领导阅读的做法,总结推广马鞍山市独创的《马鞍山志鉴》资政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在志鉴中寻找资政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使地方志的影响“强起来”。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泛开展地情研究,进一步挖掘志鉴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深加工,引导开展志鉴招商、志鉴扶贫等活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使地方志史料“活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学习借鉴淮北市制作“淮北印象”系列节目,用淮北人自己的声音讲述淮北故事,让听众领略淮北的独特魅力的做法,继续推动地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让地方志贴近人民需求、进入人民心中,让人民在地方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地方志事业“热起来”。
第八,开阔视野思路,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系统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中指办联络,倡导省辖市赴京汇报工作、申请项目,积极申请和参与中指组组织的赴欧美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的地方志学术交流活动,争取单独组团赴有关国家进行地方志学术交流,向世界贡献安徽方志智慧。联合举办第四届皖冀方志理论研讨会,组织人员参与“南京都市圈”地方志机构交流合作活动,继续推进鄂豫皖三省地方志伙伴协作关系。组织人员赴省外学习地方志工作先进经验、进行地方志学术交流,接待和安排好外省来皖进行的地方志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省内地方志机构相互之间常走动、常学习、常交流,充分发挥方志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第九,注重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系统队伍自身建设。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争取逐步解决机构不健全、机构挂靠和业务人员不稳定、年龄普遍老化、专业人才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等老大难问题。建立省级、市县级地方志专家库,选拔一批方志和年鉴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分类组织业务培训,举办全省地方志机构新进人员培训班、全省年鉴主编培训班、全省乡镇村志、企业志、特色志、图志主编(编辑)培训班、全省信息化建设和方志馆业务培训班等,努力培养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现代化、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我省地方志事业培养储备人才。进一步凝练方志人精神追求,锻造方志人品格特征,形成方志人精神风骨,树立方志人胸怀情操,振奋方志人士气斗志。
在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中,
努力做到紧张快干、真抓实干、善谋会干、埋头苦干
决胜“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绝不是不下一番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就能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自然而然实现的,必须依靠广大方志工作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像钉钉子那样,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各级地方志机构领导要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力度,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按照新修订的省31条要求,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工作。
第一,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紧张快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那种观望等待、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缓慢,已是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现在距离2020年实现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只剩下3年时间了,倒计时的钟声已然敲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越到最后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有没有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单位,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抓紧时间,撸起袖子加油干,加班加点突击干,一刻也不要耽误,一会也不要停留,马上就办、马上就做,办就办好、做就做优,努力迎难而上、迎头赶上。
第二,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真抓实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只有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在抓落实上付出更多心血、投入更大精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踏踏实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利索夫斯基,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决胜“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要着力结对帮扶,精准指导,打好“歼灭战”,对44部省志分志先要一本一本地“歼灭”,最后达到彻底地“歼灭”。16个省辖市要负责牵头打好所辖县(市、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歼灭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也要一个一个地“歼灭”,最后达到全部“歼灭”。
第三,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善谋会干。作为方志人末日拾荒者,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专心、专注、专业。同时,我们不能也不应只是修史编鉴的行家里手,也要适应“十业并举”发展形势的需要,成为遇到啥事都会干的多面手,建馆、用网、管库等信息化工作也会干。时代已把完成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去完成、去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谋划,群策群力,多谋善断。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会不会干事是能力问题、水平问题,能力、水平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干事要做到“三前”,即调研在前、谋划在前、确定目标和措施在前。我们要做善于学习和实践的有心人,做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当好驾辕马,拉好上坡车。要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谋定后动,统筹兼顾,在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进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或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
第四肖凯提,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埋头苦干。快干要解决的是速度和效率,实干要解决的是作风和效果,会干要解决的是能力和水平,那么苦干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应该是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审视世界不同文明的源流演变,只有中国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官修志书的方式把民族文化真实客观地记载下来并代代相传。方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包容性、功能性、资料性、权威性等特点,这些特殊属性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形成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方志文化自信的生成原因与牢固基础。自从50年代以来,中国方志人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形成了“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形成了“方志人情怀”、“方志人自信”和“方志人担当”。我们要在完成“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信心和决心,强化“两全”目标和“转型升级”的责任主体意识,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各级地方志机构负责人要带头苦干、带头作为,致力于把死材料搞活、把冷板凳坐热,在小部门干出大事业、在冷部门做出热事业,充分展现方志人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同志们!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在奋力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作为方志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强烈的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去呈现昨天、记载今天、展示明天,坚决打赢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攻坚战,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带着实现地方志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丰硕成果和无比喜悦,向着实现地方志第二个更加远大宏伟的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预祝同志们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进步、心情愉快舒畅、阖家幸福安康!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点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以决胜“两全”目标为重点持续推进安徽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在2018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8年2月2日)
郭德成
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贯彻2018年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全省地方志系统主要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18年乃至今后三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决胜“两全”目标为重点,持续推进安徽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紧扣规划任务、坚持不懈奋斗,全省地方志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7年,是省地方志办公室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关心和指导下,省志办克服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积极推动全省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安徽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关键少数聚焦;积极参加“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着眼建章立制,重点抓好防范;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地方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省志办先后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蚌埠海军士官学校、蚌埠博物馆、安庆陈独秀纪念馆、泾县云岭新四军纪念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巢湖李克农和张治中将军纪念馆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专题党日活动,加强了党性锻炼,增强了党员意识;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按照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大培训、大落实的要求阴魂借子,组织了十九大精神辅导宣讲,注重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力求学懂、弄通、做实,强化了理论武装,提高了政治站位,党的建设成效和作用更加明显,有力有效地引领和促进了全省地方志机构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二是志书编纂出版拓展延伸。为加快二轮《安徽省志》部分分志编纂出版进度,提高编纂出版质量,省志办实行分类指导、挂图作战,多次召开推进会、总编会,上门服务指导,跟踪督办问效,并严把志书编纂中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确保志书内容真实严谨和导向正确。截止目前,88部分志已正式出版44部,32部进入出版印刷阶段,1部送审,9部评议后修改中,1部完成初稿待评议,尚有1部正在编纂中呆宝小助理。
与此同时,在全部完成132部二轮市、县志编纂出版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中国地方志“十大工程”,全面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出版工作。全省地方志系统认真筹备相关工作,从篇目设计到志稿撰写、审查验收等,提前介入,责任明确,确保了工作进度。六安市实现了乡镇村志编纂工作全覆盖,淮北、阜阳、淮南、铜陵、宣城、安庆等市大面积启动乡镇村志编纂工作。省志办人员全年参与多部乡镇志评议会,指导了10余部镇村志编纂工作,组织了10部乡镇村志参加“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和“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申报工作。《汤池镇志》作为全国名镇志已出版发行。2017年4月,安徽在全国率先向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编纂领导小组提交了《韦小庄村志》《仁里村志》《黄里村志》《上庄村志》《堆谷山村志》5部村志终审稿,做到率先申报、率先启动、率先组织编纂、率先上报终审稿,总数居全国第一。其中,《仁里村志》《黄里村志》作为第一批中国名村志参加了2017年12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名村论坛暨首发式。全省各地积极推进名企志、名校志、特色志的编纂工作:亳州市启动《古井贡酒志》《黄鹤楼酒志》《安徽金不换酒业志》《高炉家酒志》,滁州市启动《大圹圩农场志》,宣城市启动《安徽劳动大学志》《宣纸志》,黄山市启动《徽州府署志》《徽州文房四宝志》等9部特色志编纂工作。以上有的正在编纂中,有的即将出版印刷。
三是旧志整理范围继续扩大。在完成全省规划整理95部旧志的基础上,一些市、县(市、区)的地方志机构和社会人士又自发新增整理一批旧志,主要有:合肥市的清代李恩绶版《香花墩志》,清·顺治《亳州志》、明·嘉靖《亳州志》和《涡阳县志》(民国乙丑刊),清·乾隆《阜阳县志》、明·正德《颍州志》、明·嘉靖十五年《颍州志》和清·顺治《颍州志》,明·弘治凤阳府《宿州志》,明·嘉靖《池州府志》,明·嘉靖《宁国府志》、明·万历《宁国府志》,清·道光《徽州府志》。其中,有的着手点校、有的正在点校、有的已经出版,进一步扩大了旧志整理成果,挖掘了我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四是年鉴编纂质量不断提升。全省地方志系统多措并举推动年鉴编纂提速保质,在按时完成常规年鉴编纂出版任务的同时,通过培训、规范、创新等手段改变“千鉴一面”的现状,增强年鉴的资料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注重资料选收的客观性和完整性,扩大年鉴信息量,以读者检索资料为出发点,按照清晰、简明、易用原则,使年鉴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大众。在全省第三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评出特等奖10部、一等奖18部、二等奖22部,评出“框架设计、条目编写、装帧印刷、编校质量”四个专项奖若干。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比活动中,我省有2部年鉴获得特等奖、1部获得一等奖、4部获得二等奖、3部获得三等奖。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出年鉴未能达到“一年一鉴” 的45个县(市、区)和未能达到“公开出版”的29个县(市、区)限时完成任务进度表。
五是信息化建设多点发力。全省地方志系统按照“互联网+地方志”的新理念,根据《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和《全国信息方志与数字方志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推进网站、数据库、微信平台等建设。2017年1月,省志办资料处正式更名为信息处。举办了全省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和方志馆工作培训班。新进库藏图书180种1413册(报送64种684册、交换39种72册、购买59种573册、单位和个人赠送18种84册)。收集19部二轮志书电子数据。在机关门户网站上传信息615条、图片246幅。对图书登记簿在册图书13248种31462册进行集中统计。淮北市志办作为信息化先进单位、省志办刘春作为信息化先进个人,获得中指组表彰。
六是方志馆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省方志馆作为合肥滨湖文化中心建设工程之一,列入“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大楼主体建设工程已封顶,计划于今年8月份竣工。省志办立足早准备、早安排,组织人员对内部建设功能划分进行精心设计,编写、修改《展陈大纲》,并赴国家方志馆、北京市方志馆和常州市方志馆考察调研,先后两次召开会议研讨和评审《展陈大纲》。拟定和申报省方志馆设备经费预算及机构编制报告。安庆市扩大方志馆面积,开辟“桐城派”“黄梅戏”“陈独秀”等重大专题资料专柜,完成10余种志鉴书籍电子版的录入和备份工作;合肥市初步完成库存图书资料的整理和藏书目录录入工作;淮北市数字方志馆正式在“淮北地情网”上线运行;铜陵市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启动投资300万元的数字史志馆建设,并确定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选址大通镇,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占地100亩,总投资3.2亿元。淮北市志办作为方志馆建设先进单位、省志办信息处李波和岳西县志办刘立华作为方志馆建设先进个人,获得中指组表彰。
七是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多样。积极推行“1+X”模式,通过编纂一部志书,连带衍生编纂出若干部地情书或专业志(类书、图志)。推出全省地方志系统政务服务事项13项,其中8项公共服务纳入安徽政务“一张网”建设,方便人民群众查阅使用志鉴内容。各地广泛开展方志成果、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活动,积极发挥地方志服务社会作用。蚌埠市向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领导赠阅图书1600余册,向建设规划、文化建设、图书馆等单位提供了地情书。宿州市重印上世纪90年代编修的《宿县县志》2000册,以满足社会需求。亳州市对该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淮北市继续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淮北印象”系列节目欧宇宁,共录制濉河、临涣、百善、四铺等40余期,用淮北人自己的声音讲述淮北故事。池州市向社会各界赠送《池州市简明读本》等书籍400余套。淮南市为市政府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撰写论证报告,并多次在大学校园和各类培训班上介绍淮南的历史文化。六安市为“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和拍摄宣传片提供翔实史料,全年为社会提供资料查询百余次,免费影印、复印资料10万余字。马鞍山市独创《马鞍山志鉴》(月刊)资政服务平台,从近五年的志鉴记载中,归纳出全市每月重要工作,呈送市领导参阅,得到市委书记、市长等多位市领导的批示。芜湖市参加鸠兹古镇投资项目的研讨、论证,指导芜湖县红杨镇开展西河古镇红色旅游建设。宣城市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当代名人品宣城”系列讲座,与市委宣传部合作拟定《宣城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施意见》。安庆市通过“安庆之声”微信平台开通“安庆历史上的今天”等栏目,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举办安庆建城800周年图片展,并帮助怀宁贡糕等1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开拓和强化地方志服务当地五大文明建设的功能。汉唐网
八是地情研究成果注重展示。全省各地加强地情研究,讲好地方故事。省志办参与省经信委主编的《安徽信息年鉴2016年卷》编写,指导《安徽储备大事记》的编纂。合肥市编纂《环巢湖十二镇》,印制《合肥城图志》,筹划《合肥名胜》《合肥名店》《合肥名品》等11部富有地方特色的系列地情书编纂方案。淮北市编纂出版《淮北旧志辑考》《淮北清正廉史》《淮北地名故事》。蚌埠市编纂出版《蚌埠概览》《挥剑淮畔》,完成了25个即将消失乡村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编辑工作。芜湖市着手编纂《皖江根据地的经贸成就与长江护商队的贡献》《李鸿章家族与芜湖的房地产开发》。安庆市编纂出版《安庆纪事》《安庆八百年人文简读》《安庆家训》。滁州市编纂出版《滁州农业大包干(第二卷)》《人文滁州》。淮南市编纂《淮南方志》半年刊。黄山市编纂《徽州历史上的地震》。宣城市与搜狐合作编印周刊《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九是方志理论研究持续开展。利用《安徽地方志》、地方志网站等平台,鼓励全省地方志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全面总结二轮志书编纂经验教训,丰富地方志理论研究,完善地方志编纂理论教材,为三轮志书编纂作准备。围绕地方志基础理论、编纂理论、应用理论和工作管理进行研究,向第三届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30篇,并有部分论文代表在会上分别就乡镇村志编纂、年鉴编纂、方志馆建设、二轮修志经验及问题等主题作研讨发言。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名山名水名街志编纂和全国精品年鉴等学术性研讨会。省志办张军全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理论文章8篇,其中撰写的《论地方志在安徽建省时间之贡献》《康熙杏花村志对名村志编纂的借鉴》两篇论文,分别于2017年9月在方志文化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作主旨发言和发表在《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11期上。省志办章慧丽撰写的《有继承有创新,编纂堪读堪传的乡镇志》一文,参加了2017年中国方志学术年会交流。池州市组织撰写的《拓展编纂思路,延揽专业人才,展现池州特色》等6篇论文在《安徽地方志》上刊发。
十是交流合作培训日益增多。积极服务和推动安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内外交流合作。省志办和亳州、铜陵、黄山等市志办主动赴京向中指办汇报工作。省志办组织省、市、县方志工作者赴巴西交流地情资料收集、馆藏利用和年鉴编纂等工作,组织人员参加“南京都市圈”地方志机构年鉴交流合作活动,组织省内村志主编赴上海参加全国名村志编纂业务培训班、赴宁夏和甘肃开展地方志乡土文化建设及名山志编纂工作交流。分别举办全省地方志系统新进人员培训班和全省乡镇村志编纂业务培训班,培训260多人。服务援藏援疆工作,为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等县编纂出版志鉴提供帮助和资助,为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培训年鉴编纂人员。全省地方志系统多次与国内来皖同仁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省内地方志机构相互交流也保持活跃频繁。
回顾总结一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虽然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取得新的成绩,但由于省志办长期领导力量不足、组织协调不够及时有力,全省地方志系统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没有做或没有做到位,需要制订出台的一些工作规划、方案、制度、意见、措施等没有推出来,不少方面的工作离省委、省政府和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跟全国做得好、有力度、有影响的先进省市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大的压力。一是二轮志书编纂出版方面,市、县志规划任务几年前就全部完成了,省志有一半分志也已出版,总体进度曾在全国处于领先,但还有一半分志,由于部分承编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专职编纂人员,兼职承编人员积极性不高,紧迫感不强、存在畏难情绪,一拖再拖,加之省志办督促指导跟进不够,编纂出版工作进度缓慢。二是没有及时出台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所需要的实施方案、有力措施和有效手段,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进展滞后,覆盖面极其有限,不能适应当下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开发利用丰富的地方志资源,更多更好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方法不多、力度不够,虽也提出很多新理念、新举措胶南一中,但仅靠地方志系统本身还难以推进。四是乡镇村志编纂工作虽全面展开,但基本是单打独斗,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编纂质量参差不齐。五是地方志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亟需加强,特别是县区级地方志机构人员调动频繁、人才流失严重。面对这些制约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难题、障碍,全省上下各级地方志机构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积极寻求党委、政府帮助解决的同时,也要更多地立足自身,切实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共同加以研究解决。
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决胜“两全”目标,
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身处如此特殊的伟大时代、经历如此重要的历史时期,恰是一代方志人“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大书特书、大有作为的千载难逢、终生唯一的机遇、机会、机缘。同时,2020年也是实现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决战决胜之年。因此,我们确定2018年及今后三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围绕落实正在实施的地方志事业五年规划任务和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内涵、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依法治志、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坚持开放办志,进一步激发自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决胜“两全”目标为重点,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总体上由“一本书主义”向“十业并举”(志、鉴、馆、网、库、用、刊、会、史、研)全面转型升级,为打造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色的文化强省作出方志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向共和国70华诞献礼竹内云子,向全面小康社会献礼,向党的百年大庆献礼!
第一,坚决补齐短板,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如期实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规定:“到2020年,完成第二轮地方志书规划任务,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全部出版。”“到2020年,做到地方综合年鉴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安徽省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作出同样规定。由此可见,按时保质完成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是党和国家对各级党委、政府下达的法定任务,是依法治志的硬指标,是法定职责必须为。作为具体承担这项法定任务的各级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履行法定职责,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酷酷猪。
目前,我省规划内的二轮省志88部分志尚有44部处于编纂出版过程中,16个市所辖105个县(市、区)综合年鉴有45个尚未达到“一年一鉴”、有29个尚未达到“公开出版”。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规划任务未完成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完成“两全”目标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针对我省实际情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修志编鉴这一主责主业,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做到早谋划、早行动、早编纂、早出版、早发行,高质量地完成“两全”目标任务。
一要全力以赴抓好44部省志分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务必在2019年底前全部完成终审稿,进入出版印刷阶段。省直各承编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这个时间截点,倒排工期,尽快拿出“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编辑室负责人、具体编纂人员,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强化各自责任,加强领导、加强力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省志办省志处要进一步摸清掌握每一部未出版省志分志的具体情况,实行责任编辑结对帮扶、精准指导、加强督促、跟踪问效。要加强经常性的联系沟通,随时了解掌握和协调解决编纂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精确掌握工作进度,适时召开推进会,注重提高志稿质量。要加强与出版社、印刷厂联系,督促尽快审稿、校稿,抓紧完成已招标的省志分志出版印刷任务。要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玖竜。省志办拟提请有关方面从明年开始将承编单位完成省志分志编纂出版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干部综合考核。
二要齐心协力推动县(市、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工作,务必在2018年内全部实现公开出版和一年一鉴。凡综合年鉴没有达到 “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县(市、区)地方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责任主体意识,切实把实现“两全”目标的要求当作一回事,下决心、下功夫尽快完成任务,确保凡在今年出版的必须公开出版,凡在今年开始编纂的年鉴,要按一年一鉴的要求编纂。凡这些县(市、区)所在的省辖市志办都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督促、指导、帮带责任,从市志办确定专人结对帮扶、靠前指导,精准发力、加力推进。省志办年鉴处要紧盯未达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县(市、区)限时完成任务进度,保持经常联系、经常督促,实行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坚决打赢“两全”目标攻坚战,确保无一个县(市、区)拖后腿。
第二,坚持依法治志,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各级地方志机构要继续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地方志事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及发展规划为抓手,推动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为推动地方志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从各市上报的工作总结来看,合肥、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南、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市已出台了市级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淮北新修订地方志管理办法。全省各地都要按照“两全”目标和“十业并举”要求,开展自查与督查,通过地方志立法、建章立制、督促检查考核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省志办将加大调研力度,广泛征求意见,适时启动《安徽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方志法规宣传推介活动,普及方志知识,让地方志更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提升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强化质量意识,大力推进全省“名字号”志书编纂出版。今年中指组在推进中国名镇志、名村志、名山志、名酒志等文化工程的同时,将启动中国名街志、名水志文化工程,我省各级地方志机构应围绕“名字号”工程,积极参与、主动申报。要加强对“名字号”志书编纂工作组织和指导,多方位进行“名字号”志书编纂业务培训。尤其要树立“高质量”意识,精心打磨“名字号”精品志书,在全省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名镇志、名村志和名街志、名水志,尽早向中指组提交高质量的“名字号”志书终审稿。在抓好“名字号”志书编纂的同时,大力推进乡镇村志、企业志、特色志、图志的编纂工作。继续全面、系统总结二轮市、县修志工作,并将二轮修志经验运用到“名字号”志书编纂工作之中。继续抓好《濉溪县志》等三轮志书编纂试点工作,争取早出成果、早出经验,为启动全省三轮志书编纂工作作准备。继续开展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修志工作,重点帮助他们完成“两全”目标。
继续挖掘旧志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全省旧志整理、保护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展旧志点校、提要、考录、辑佚等工作。
根据中指办关于《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实施方案》要求,联合省直有关部门积极编纂《中国抗日战争志》安徽分志。
第四,适应形势需要,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依据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精神,研究制定加快我省地方志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措施,着力发展“互联网+安徽地方志”。参加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暨信息化分会年会,筹备召开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培训会议。加快市、县(市、区)二轮志书信息库建设,积极推动二轮志书、年鉴、旧志数字转化。适时对机关网站、数据库进行更新。及时做好安徽方志网的日常维护、信息发布、安全保障等工作。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方志安徽”公众号、“皖志工作”微信群、《工作简报》和《安徽地方志》的功能作用。欢迎全省各地踊跃投稿,严把新闻稿件编辑审核关,及时传播全省地方志战线上的正能量。提倡建立“信息化型”方志馆,支持淮北市“智能方志馆”建设,支持铜陵市建立“数字史志馆”。提倡建立和使用“志鉴在线编纂管理平台”,及时关注淮北市、马鞍山市“志鉴在线编纂管理平台”的建设情况和在线编纂情况。
第五,积极主动作为,大力推进省、市、县三级方志馆建设。充分做好接收、使用、管理省方志馆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修改、审定《展陈大纲》,细化、论证内部软硬件设施及展馆建设等经费预算报告和机构、人员编制申请报告,适时上报、协调审批。开展新出版安徽省志、乡镇村志、企业志、特色志、图志和资料收集工作,通过购买、征集等多种途径增加馆藏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源,充实省方志馆的馆藏。对现有馆藏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源进行统计、整理,做好馆藏图书资料和实物资源搬迁的准备。全省各地要继续推进方志馆建设,有方志馆的地方志机构要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倾力打造方志馆品牌,不断扩大方志馆的社会影响力;没有方志馆的地方志机构要积极向本级政府宣传、申报,争取早日立项,不管大小,首先要建起来。铜陵市要继续加强与中指组联系,进一步收集长江流域方志资料和实物,谋划和筹备国家方志馆长江分馆建设布展工作。着手总结全省方志馆建设经验大众公园,推出一批建设典型参加全国方志馆工作会议、全国方志馆建设经验交流会、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分会年会和方志馆培训会议。
第六,建立相关制度,大力推进地方志资料年报常态化。紧跟中指办工作步伐,推行资料年报制度,进一步加大依法征集地方志资料的力度。制定出台安徽省地方志资料收(征)集、保存、管理制度,为推行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形成常态机制打好基础。创新方式,大力拓展资料收(征)集范围和渠道,建立能够全方位适应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志资料保障机制悭钱家族。省志办要做好资料收集和上报中指组工作,严格统计注册,妥善保存管理,及时开展补缺补差工作,防止资料遗失和遗漏。全省各地都要重视这项工作,认真总结前几年的经验教训,创新资料年报方式,实行资料年报常态化制度化。
第七,紧扣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修志为用。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地方志工作条例、发展规划纲要等规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文化自信的名片,更是修志编鉴的“出口”。紧扣“三个服务”,解决好地方志“一本书主义”,必须拓宽用志领域、彰显地方志价值、展示地方志魅力、提升地方志影响力。坚持为各级党委、政府服务,充分借鉴池州市编纂市志简本方便领导阅读的做法,总结推广马鞍山市独创的《马鞍山志鉴》资政服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在志鉴中寻找资政资源,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使地方志的影响“强起来”。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泛开展地情研究,进一步挖掘志鉴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深加工,引导开展志鉴招商、志鉴扶贫等活动,积极参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特色小镇、旅游景区景点建设,使地方志史料“活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学习借鉴淮北市制作“淮北印象”系列节目,用淮北人自己的声音讲述淮北故事,让听众领略淮北的独特魅力的做法,继续推动地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让地方志贴近人民需求、进入人民心中,让人民在地方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地方志事业“热起来”。
第八,开阔视野思路,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系统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中指办联络,倡导省辖市赴京汇报工作、申请项目,积极申请和参与中指组组织的赴欧美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的地方志学术交流活动,争取单独组团赴有关国家进行地方志学术交流,向世界贡献安徽方志智慧。联合举办第四届皖冀方志理论研讨会,组织人员参与“南京都市圈”地方志机构交流合作活动,继续推进鄂豫皖三省地方志伙伴协作关系。组织人员赴省外学习地方志工作先进经验、进行地方志学术交流,接待和安排好外省来皖进行的地方志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省内地方志机构相互之间常走动、常学习、常交流,充分发挥方志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第九,注重能力提升,大力推进全省地方志系统队伍自身建设。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争取逐步解决机构不健全、机构挂靠和业务人员不稳定、年龄普遍老化、专业人才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等老大难问题。建立省级、市县级地方志专家库,选拔一批方志和年鉴专业技术人才。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分级、分类组织业务培训,举办全省地方志机构新进人员培训班、全省年鉴主编培训班、全省乡镇村志、企业志、特色志、图志主编(编辑)培训班、全省信息化建设和方志馆业务培训班等,努力培养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现代化、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我省地方志事业培养储备人才。进一步凝练方志人精神追求,锻造方志人品格特征,形成方志人精神风骨,树立方志人胸怀情操,振奋方志人士气斗志。
在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中,
努力做到紧张快干、真抓实干、善谋会干、埋头苦干
决胜“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绝不是不下一番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就能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自然而然实现的,必须依靠广大方志工作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像钉钉子那样,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各级地方志机构领导要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力度,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坚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按照新修订的省31条要求,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干好工作。
第一,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紧张快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那种观望等待、畏首畏尾、被动应付、行动缓慢,已是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现在距离2020年实现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只剩下3年时间了,倒计时的钟声已然敲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越到最后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所有没有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单位,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克服畏难情绪,抓紧时间,撸起袖子加油干,加班加点突击干,一刻也不要耽误,一会也不要停留,马上就办、马上就做,办就办好、做就做优,努力迎难而上、迎头赶上。
第二,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真抓实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只有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在抓落实上付出更多心血、投入更大精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踏踏实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利索夫斯基,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决胜“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要着力结对帮扶,精准指导,打好“歼灭战”,对44部省志分志先要一本一本地“歼灭”,最后达到彻底地“歼灭”。16个省辖市要负责牵头打好所辖县(市、区)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的“歼灭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也要一个一个地“歼灭”,最后达到全部“歼灭”。
第三,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善谋会干。作为方志人末日拾荒者,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专心、专注、专业。同时,我们不能也不应只是修史编鉴的行家里手,也要适应“十业并举”发展形势的需要,成为遇到啥事都会干的多面手,建馆、用网、管库等信息化工作也会干。时代已把完成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去完成、去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谋划,群策群力,多谋善断。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会不会干事是能力问题、水平问题,能力、水平都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干事要做到“三前”,即调研在前、谋划在前、确定目标和措施在前。我们要做善于学习和实践的有心人,做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当好驾辕马,拉好上坡车。要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谋定后动,统筹兼顾,在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进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或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
第四肖凯提,决胜“两全”目标、推进转型升级,必须埋头苦干。快干要解决的是速度和效率,实干要解决的是作风和效果,会干要解决的是能力和水平,那么苦干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应该是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审视世界不同文明的源流演变,只有中国建立了专门机构,以官修志书的方式把民族文化真实客观地记载下来并代代相传。方志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包容性、功能性、资料性、权威性等特点,这些特殊属性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形成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方志文化自信的生成原因与牢固基础。自从50年代以来,中国方志人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形成了“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形成了“方志人情怀”、“方志人自信”和“方志人担当”。我们要在完成“两全”目标、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信心和决心,强化“两全”目标和“转型升级”的责任主体意识,艰苦奋斗、任劳任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各级地方志机构负责人要带头苦干、带头作为,致力于把死材料搞活、把冷板凳坐热,在小部门干出大事业、在冷部门做出热事业,充分展现方志人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强烈的使命、担当。
同志们!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各行各业、各条战线都在奋力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作为方志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强烈的担当,用心、用情、用力去呈现昨天、记载今天、展示明天,坚决打赢地方志工作“两全”目标攻坚战,持续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带着实现地方志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丰硕成果和无比喜悦,向着实现地方志第二个更加远大宏伟的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预祝同志们新的一年工作顺利进步、心情愉快舒畅、阖家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