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惠 SPACE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首页 >全部文章 > 正文内容
【鱼说】我看青山-小物语

过去推送的文字,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阅读云麓园。老朋友,请点右上[...]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请点标题下[ 小物语 ]关注。版权声明:任何媒体或任何个人,未经本号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擅自使用,如有转载,必须标明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小物语”,喜欢请点击文尾喜欢作者白龙马简谱。
========芬歌线========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至正十年完成成乔。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 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博,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另一大半为《无用师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奥罕·帕慕克,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土耳其作家,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其中谈到了中国绘画、西方绘画和伊斯兰细密画的不同。
在他的书中,我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观点。
帕慕克认为,西方的绘画传统,是用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是平视的,所以西方人发明出了透视法;而伊斯兰细密画,则是用神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是自上而下的,这大概相当于从国航的飞机上向下看。这是两种不同的眼光,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体现着他们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不同理解。
当然,在书中帕慕克也谈到了中国绘画。他意识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和伊斯兰传统,又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不同到底表现在哪里?帕慕克的小说语焉不详。据说,帕慕克写这本小说时,光研究伊斯兰细密画和西方绘画就用了十年时间,他要是再把中国画研究透,估计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那样他就不是小说家,而是美术史家了,所以中国画的问题只好一笔带过。
如何看世界,看自然,看山,看水,这确实是中国传统的精髓所在。由此绿茸线蛇,中国人发展出了与西方传统和伊斯兰传统判然不同的山水画传统。中国的山水画,是人的眼光,但这个“人”,又不是西方式的“主体”——在中国山水画中,人不是忙着观察、认识、分析世界的“人”,更不是忙着征服自然的“人”,而是一个敞开心胸的鸾鸽,融于山水的,归于大化的人。套用一句流行而时尚的说法:这个人,便是与山水和谐,与自然和谐的“人”。
中国的山水画所讲求的,不是“眼”,而是“心”。

清 王翚 夏五吟梅图 纸本设色 90.7x60.1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夏五”有两重意思:一是比喻文字有残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论乐府》:“中间岂无陶阴之误,夏五之脱。”二是三伏天之意 。 明袁宏道有诗云:“夏五雨不止。”此画应该是后者之意,即盛夏山中茅亭之内,高士咏梅。但此梅究竟是梅花之梅还是梅子之梅就不得而知了。若是梅花之梅战国逆风记,则是在夏天想冬天;若是梅子之梅,则是思梅止渴。皆有趣。
此图画成时王翬已83岁,然而画面丝毫看不出有衰老的迹象,线条细若游丝,劲如屈铁,笔力老练纯熟,画风细润明快,融合了众家笔法之长。构图布景显示出画家胸有成竹,景物的配置自然写实,气度不凡。
裱边有吴湖帆两次题跋。
在山水之间,敞开自己的心扉,神与物游,心在山水之间盘桓徜徉,这是中国人追求的“意”。故此,中国古典山水画血色牌坊,是散点透视。这个“散”,说的其实就是“心”,就是人与山水之间那样一种相亲相守戾太子重生,如同挚友相对的默然神会。看中国的山水画朴恩率,不仅是看山看水,也是看写这山水的人,看他在山水之间的风神怀抱。

黄公望的《快雪时晴图》

元 倪瓒 幽涧寒松图
倪瓒清高持节,一生不仕高泽文,正如画上锁题“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mtlbbs,所思垂今名。”(《述怀诗》)不仅自他己抱守出世的生活态度,对朋友们的入世为官也坚决反对。此幅一为友人赠别,劝友人“罢”征路“息仕思。俺的这位无锡老乡。极雅,简直就是雅致本人,是个有故事滴童鞋,他世居的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
——中国人的这一套,讲给西方人或者土耳其人听,恐怕他们是很难明白的。因为中国人的山水画,讲究技艺,但更讲究的是气韵精神。中国古时的文人,不能挥洒几笔山水者甚少,他们并不是立志要当画家,那不过是展露襟怀的一种方式而已,是静态的书斋生活的一种动态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山水画如同中国人的精神原乡——在宣纸上,古人所画的,是外在的山水,更是人心中的山水,是一个可以安居的精神的世界。
现在,正如帕慕克先生在他的小说中所指出的,西方的眼光正在覆盖世界。其实,不仅仅是绘画,通过国家地理频道或者探索发现栏目这样的现代影象手段,人们无所不及的窥视,正在侵占着自然。千千万万的现代旅游者,将那山山水水,仅仅看作是随时等待着自己的脚步踏过,等待着自己的照相机摄像机任意截取的美好景观。
古人的世界观里,山水是我们的故友、情人和亲眷,与山与水相阅,更是倾谈。
或许,我们应该重温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面对着山与水,把我们的心,从照相机和摄像机中解放出来崔中石,像古人那样,以心游之,以神游之,相看两不厌。古人另有句云,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若是只看到了青山碧水,那是西方的眼光;倘若是料到了青山看我,这才是中国之心。
有了这颗心,方是妩媚风流。
——本文摘自俞悦文化随笔集《小物语》


作者:俞悦
(微信公众号:shitai008)
摄影: 卢野蒙
(微信公众号:sheyingshilaodie)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书号:978-7-5399-8347-9定价:46.00元
【内容简介】
《小物语》集结《中国之韵》主编俞悦近年在媒体专栏与卷首上发表的文章,分为“物里花”、“物里乾坤”、“物时光”、“物外之心”和“物及生活”五个部分,从一些小物中挖掘渐渐消逝的古中国文明张东健主演的电视剧,回归现代都市生活已遗失的美好情怀。
【编辑推荐】
在深夜,俞悦与小事物精灵们嬉戏打闹,然后转过身在我们的耳边娓娓而谈。这些文章,篇幅短小,视角独特,感悟奇绝,在文字间自然地流露出对灵性生活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对我们善意的温和的劝告,让这个浮躁的时代在心里安静下来。
【作品看点】
★精美的插图:全书四色全彩印刷,辅以大量精美插图,与文章相映成趣,以精美的方式向至美的中国文化致敬。《小物语》不仅是关于物的随笔,而且是关于人的随笔,特别是关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随笔。
★品位的力量:在《小物语》里,俞悦谈论古代宫殿、琉璃、衣裳、顾绣、茶、镜子、妆奁、钱币、瓷器、节日、生肖、竹、纸砚和扇子等曾在我们民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创造,从我们伟大祖先的创造中,获得了无穷的灵感,她启示着我们,一种古典的生活精神和生活方式董文琴。
★灵性的呼唤:也许,那些美好的让生命变得丰沛安然的事物,就隐藏在那些‘长’里面,夸利亚雷拉那些‘慢’里面,隐藏在那些‘悠闲’之中。”
【名家荐语】
俞悦的文字娓娓道来,不疾不徐,可以感到她对传统文化的痴迷,文字之间常常流露出而不是挤出的文化韵味古武无双。
——马未都
【作者简介】

俞悦,作家,书法家,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编、《外滩画报》主笔,2002年创办《空中生活》并任执行总编,2008年创办《中国之韵》并任主编。曾获“2007-2008年度中国杰出传媒经理人”奖,文学作品入选《2002年中国短篇小说精品选》。出版字帖《最美唐诗抄本》,著有《小物语》绝品天医。
上一篇:www.actoys.net 下一篇:xp变脸王9.4.5破译

繁华落尽 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来突破关卡,我们需要达到一个不受到过去历史的羁绊的心境,透过这样的心境,进而引导成为一个适合进行前进到战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战士,我们的目标是遵循着力量进入无限的领域和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