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楞伽经59:需知环境有多么的重要,遇染则显现染相,遇净缘则显现净相-妙法莲华修习苑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二)12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二)12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非异;所以是相同,因为妄想确实是与兔角有关系的,“若”妄想“不异”这一段又是一种假设,假设说;如果妄想,第一念的妄想超级成长仪,不异,就是同,同第二念的兔角妄想,那么两者没有前后关系的话,于兔角“者”,“则”如今妄想却“因彼”兔角而生,如果今天的第一念的妄想为因,却产生了第二念的兔角无的妄想,有因果关系。所以意思就是说:如果第一念的妄想同于第二念兔角无的妄想,相同的话,那么如今第一念的妄想,却是因为第二念的兔角才产生的,因为兔角有无才产生第二念的,所以这种假设,同的假设,是不成立的,不异的假设是不成立的,“故”非不异。不能说:它是同的。“乃至”于在牛角所碎成之“微尘”中“分析推求”牛角之自性,“悉不可得”,更何况子虚乌有的兔角能有自性可得!?以妄想“不异”于兔“角故”,“彼”妄想“亦非”有自“性”。
既然妄想与兔角“二”者“俱无”自“性”可得,则“何”等“法”,因“何”缘“故而言”其“无”呢?诸位!彼妄想亦非有其自性,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那个妄想有自性,那就惨了,有自性,就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正智跟如如,诸法因为空无自性它能够转,诸法如果有其自性,这个妄想有其自性,就是永远死守那个自性,这样听得懂吗?妄想有其自性,你就永远是妄想,你怎么转也没有办法。是因为妄想空无自性,你才能够转,所以,为什么说:人家叫你念佛很简单,是不是啊?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持持咒啊!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容易嘛!是不是?背一背,这大家都受用,为什么这听经闻法越来人越少,越来人会越少呢?因为这“撒无”(台语:摸不着头绪),有的人听得法喜充满,有的人,就真的初学佛法,喔!这个有因难。那表示听不懂,就表示你离开悟见性,还很遥远。就是你没有佛的智慧跟正智,好!用这个外道的例子来破邪、邪见外道例子,那么就回归到我们现实的生活。
诸位!你看到这个相,某一个人也好,某一个时空所发生的缘起,记得佛讲的话,暴风魔镜4不著有,不著有见,因为那个“有”,是因缘生的东西,它空无自性,“无”你也不要太难过,因为诸法无,还是空无自性。好!我们今天再举一个例子,你比较听得懂的例子,譬如说:我们跨年晚会,人很多的时候,现在讲凡夫的心境,譬如说:这个歌星、影星,在这个体育馆,哇!跨年晚会,来了好几万人,这个歌星、影星劲歌热舞啊!非常有劲儿,他就觉得说:我很有成就罗!是不是?内心里面很High,High就是我很努力地表演,因为被大家所认同嘛!如果说:今天啊!我们筹办了半年的跨年晚会,来的时候小猫两、三只,坐在第一排都没坐满,没人,没人的时候,他的念头里面就讲,哎呀!没有,就著一个“无”,没人啊!著一个“无”,内心里面低落,门票~出去才卖两、三张,前面我们大阵仗的,对不对?要唱歌、劲歌热舞才来整排,四、五十个,一百个,那怎么唱得下去咧!
所以众生在很多人的时候很High,在没有人的时候,心情很落寞,没有成就感,所以众生,有(就)著“有”见,“无”(就)著无见,凡夫也是这样子,有人的时候心情很High,没有人的时候,寂寞、无聊、空虚,没有人啊!没有任何人跟我对话,活着很空虚、很难过,因为,众生他是用依靠的方式来生存的,可是,诸佛如来用独立的方式生存。他有独立的般若智慧,他也不需要藉重于有跟无,他不需要藉重这个,他有这个般若的智慧,他这个人多,也是空性啊!人少,本来就空无自性啊!他一样过得很洒脱的日子,非常洒脱的日子,不一样的。众生要用依靠的日子,你看看,连骑个摩托车,拿着那个到底是Iphone 、Ipad 什么的,我就听不懂啊!拿着一个平板在那里,开着车子,喔!然后拿起来又,好像不玩那个会死一样。怎么那么严重呢?所以低头族就开始开罚,众生要过那种依靠的日子,要不然日子怎么过呢?玩到没什么东西可以玩了,真的,众生就是这样子。
如果是大悟的,大悟的不一样,他心情不会受影响的,今天你来的话,哇!好几万人,他心情也是很High,一样啊!今天来没有人,就说:哇!还不错,还有少许的人,他内心里面不会因为有见、无见,而落入一种困惑,或者是一种迷茫,或者是使不起劲儿,也不会这样子的,不会这样子。这就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佛法它就是要运用在现实的层面,佛法它才叫做可贵嘛!为什么有一些人信了佛教以后,信了以后,跑去信基督教,就是佛法实在是太难了,上帝比较快啊!阿门,索门,这样比较快,但是这佛法,喔!实在是难。
281页。【大慧,若无故无角将门邪少,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这一段是结论,说:大慧,若,就是如果这个牛角跟兔角,两角统统是空无自性,站在这角度来讲嘛!若知道牛角、兔角两个空无自性,并没有牛角、兔角之性,故无角,无角就是:是故,实在是没有所谓牛角、兔角两角相对立来讨论,因为牛角无,才衬托出兔无角,因为兔无角,才衬托出牛有角,这两者是空无自性,实在是不可以相对立而来计论的,不可以讨论的。
你如果坚持说:硬要说,若观牛有角,观有就是,如果观这个牛有角,才来说兔无角者,诸位!有大智慧的人,所以这个观有,故言兔无角,就是观,补一个“牛”,观牛有角故,而言兔无角者,后面补两个字“智者”,就是有智慧的人,智者不应作想,不得如是虚妄的妄想,不应作如是虚妄之想,就是不应作想。这个“想”是妄想,智者,有智慧的人,不应作如是虚妄之想,因为两者都是空无自性,空无自等同空。虚空跟虚空怎么比较,众生因为死在有相跟无相里面,死在有、无里面,死在断、常二见里面,所以一直分别、一直过他的痛苦的日子。说:大慧,不正因故,这不是如来成佛,有智慧的人的正因,用这种角度是不能成佛的,说有着有,说无也着无,是不是?而说有无。说:因为不正因,才说有无,因为两个牛角、兔角都空无自性,二俱不成故,牛角有,兔角无,两个都空无自性,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
整段贯穿起来是说:大慧,若无,停一下,若无牛角,或者兔角两种之性,就是,如果知道并没有牛角、兔角两个,因为两个都是空无自性,故无角,所以实在是没有牛角、兔角相对立来讨论,因为色即是空,空无自性是不能用来比较讨论的。如果你坚持硬要说,是因为观牛角有,才来说兔角没有,有智慧的人,不应作如是虚妄之想,远离于比较,因为诸法本空。诸法本空,色即是空,诸法本空,有无都空,断、常都是空,河以做任何的比较,如果你坚持要这样子比较,说:大慧,不正因故,不正因就是说:你的因都弄错了,在空无自性里面,强作比较是愚痴、大愚痴的人。那么这样子的话就变成有钱的人,空无自性,穷人还是空无自性,我们如果能够随缘过日子,这何妨不是一种享受呢?要不然你要产生佛的涅槃妙心不增不减,就是远离有见、无见统统远离,而说有无,是不对的。因为二俱不成,牛角有、兔角无,两个都是空无自性,它本来就不成立,不可以坚持硬说,牛角有、而兔角无,这是不对的。
【注释】“若无故无角”:若(如果)知道无(没有)牛兔二角之性,故实无牛兔二角相对而立。“观有故言兔无角者”:如是知已(道),而仍观牛有角故,而言兔无角者,实为虚妄。“不应作想”:不应作如是虚妄之想。魏译作:“不得如是分别”。“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以其为不正因,故(所以)不应作此妄想分别。为什么咧?因为既已知牛兔二角皆无自性,还在论什么牛角有,兔角无?诸位!无自性,用一个具体的概念,就等同虚空,其无性,无性,就是空性,就是等同虚空,那虚空跟虚空怎么比较咧?怎么能说:牛角有、兔角无,两个都空无自性,等同虚实空嘛!因为色即是空,怎么有可以比较呢?而众生就是死在这个地方,有富贵的人啊毒皮蛋!贫穷的人,下贱的人,有钱人啊!没有钱的人,有读书、没有读书的,所以解脱,跟这些没关系,这些后来所学习的知识,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让你存活在这个世间,要想超越,这些统统必须放掉,所以,学佛的人,必须放掉身份、地位、学历,统统要放掉。因此,牛角有与兔角无,此二者俱不得成立。亦即(也就是):执有之见(常见),与执无之见(断见),二者俱不成立。因为两者都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等同虚空。因有无、断常皆悉空无自性,只是自心妄想分别。
这些空无自性,而我们硬是在内心里面产生种种的分别,一下分别“有”,一下分别“无”,一下分别“断”代嫁庶妃,一下分别“常”,一下落入“有”,一下落入“无”,一下落入“断见”,一下落入“常见”,你说:众生能不痛苦吗?你今天为什么被痛苦、烦恼所包围,最后那个就是自心妄想分别,自心妄想分别,所有的痛苦、烦恼,贪、嗔、痴就统统来,所以师父说:你的敌人不在外面,你的敌人(是)在你的内心深处的妄想分别,那个是你的敌人。如果你肯看得开,给自己一点机会,那么就是表示对待自己好一点。为什么要学佛,就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著于“有”见,惩罚自己,著于“无”见,惩罚自己,著于“断”见,惩罚自己,著于“常”见,惩罚自己,何苦来哉咧!这些有、无、断、常之知见,都是来自一颗妄想分别的心。既然原因出在我们内心的深处,那我们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解脱,所以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不是买个两块面包来吃,这就是我对自己好一点,然后,我走路走得很累了,买几颗水果犒赏自己,我犒赏自己,我对自己好一点,这个只是相的东西。
我的意思是说:师父的意思就是说:要对自己好一点,就善于解脱内在的困惑、烦恼,这个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说:什么才是最好的,哪一种人,自己就是佛,佛不会把生命变成一种惩罚,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惩罚。可是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什么?是一种Enjoying,就是享乐、享受的意思。他Satisfy,知足,and Happy,andHappiness,快乐,Happiness,就是幸福啊!又快乐、又幸福、又知足,我如果有学佛,这辈子所有的痛苦、委屈都没有关系了,因为我听到了佛陀的正法,所以你今天一定要做一个工作,就是你内心的妄想、颠倒、执着、痛苦,因为农历年快到了,新年已经过了,我们今天新年,新年新气象,那就怎么样,把它~垃圾统统倒出去,这垃圾就是分别啊、执著啊!倒,要记得做这种工作啦!不要说只打理你自己家里,心都不打理,家里面打理得一干二净,家里清扫得很干净,内心里面的妄想、颠倒割舍不下,那不是,那这年就不好过了,没钱不好过,那没有智慧也更难过罗。
那没钱跟没有智慧,就是最可怜的人罗,没有钱很可怜,那没有智慧就更可怜啦!最好是两样都有啦!对不对喔?祝大家蛇年行大运嘛!所以既然(是)自心妄想分别,这个就是垃圾,记得把它丢(掉),垃圾丢一包,你家就不会发臭,如果那个执著、分别心(的)垃圾不丢,你的内心就会发臭,就会发闷,时间久了就会闻到臭味,整个身体都变成黑烂、臭心肝。为什么不善待自己,全世界最容易、最能善待自己的,就是佛陀。他很能够善待自己,他得大自在、大解脱,所以说:如果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内心要有智慧,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方式。不是说:泡一杯咖啡啊!犒赏一下自己,对自己好一点,那个是一刹那之间喔!可是这个般若智慧是生生世世的。
【义贯】说:“大慧,若”已知并“无”牛兔二角之性,“故”实“无”牛兔二“角”之相待而立。若如是知已,而仍“观”牛角“有故”,而“言兔无角者”,实为虚妄,因此智者“不应作”如是妄“想。大慧”,以其为“不正因故”,不下因,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亦即(也就是)“牛有角”,不得为“兔无角”之因;换言之(换句话说),“牛有角”之因,不得生“兔无角”之果,故(所以)说其为不正因。我们修行也是一样,不是菩提正因啊!就要远离,因此魏译作:“以因不相似故,有无义不成。”)不可互为因,以因不相似故,有无义不成。而且,本已知牛兔二角并皆无性,“而”仍在论“说”牛角“有”、兔角“无”,则此执有之常见,与执无之断见,“二”种分别见“俱不”得“成”立。
在座诸位喔!这样你就知道,牛兔二角好督军夫人!那就比喻,比如说:报纸让我们有知的权利,这是世间法啦!报纸有知的权利,可是现在的报纸、电视台都染上政治的色彩,变成你的知,变成被掩盖,反对党的有反对党的角度,然后,执政党有执政党的理念啊!两个我们都尊重,所以,它会争吵不停。诸位!哪一党执政,目前啊!目前在台湾哪一党执政,答案都是一样的,很辛苦的,也很不容易的啦!要让全民,台湾全民所满意,其实也不容易做啦!哪一个来当家,其实都差不多,因为台湾特殊的地理跟状况,背负着历史的伤痛,还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它就是这样子,因此,报章杂志登的,参考就好了,不用太执着那些言论啊!因为众生不是执有见,就是执无见,不是执断见,就是执常见。那你就了解,所以有世间的言论,都是这样黄家达,世间人不同于大修行人。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教授,在教学生的时候,教教教……教学生,学生对他教法,对这个profssor教育的方式不满,内容也不够深入,那就在网站啊!就批评这个教授,这个教授二话不说,立刻提告,就告,才第一篇而已喔!有一个主管跟底下的员工,那个主管气到不行,骂他说:神经病,你神经病,这样,告,告喔,告那个骂人家神经病的人,真的告赢了,起诉,赔偿一万二,那一万二如果拿来买绿豆椪,可以买多少粒了咧?告他,世间都是一句话啦!你就知道,你看内在的般若智慧不一样,生命观过得也不一样,你就知道。世间人是一句话就没完没了,因此啊!学佛的人啊!就跟世间法不一样,他经得起,他更可以承担种种的委屈、忍辱,大陆有一个人写信来,说:这样子是不是姑息养奸啊!你这样什么事都退让,什么事都宽容,那坏人越来就越嚣张,你知道吗?我跟他回了几句话啊!几句啊!单刀直入,我就跟他回钏怎么读,那就提起对着干,这样两条路而已,很简单啊!对不对?就提起啊,那就还怕什么呢?所以生命观不一样啊!实在很恶劣的人,有国家的法令。所以,讲到这个,法无定法,世间也很难圆满,各有各的人生观啊!到最后就是,人生可比一出戏,没来没去没事情。所以,我昨天看到报纸说:喔!杨登魁,影视大亨往生了,七十四岁,在荣总,早上五点十二分往生了,是因为脑溢血,那像在这个演艺界的人,很多都很赞叹,杨登魁都很赞叹他,他说得到做得到,很讲义气,所以,艺人很多人,他往生以后很多人都掉眼泪,都去祭拜他,看他的相片都非常地感动,一个人做到这样,也不容易啦!
282页。【大慧,复有馀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说:大慧,还有另外一种外道,见计着色空事,就是,色是色、空是空,不了解色即是空的道理,见计着色,著色是色、著空是空,虚空是虚空,不了解两个是平等的,“形”就是形像,“处”就是处所,“横法”就是种种分位,前面讲的见色空,色与虚空,形像处所种种的分位。凡夫只从外相看,所以他不能善知外相上虽然虚空,这个虚空,它少了好几个字,它,虚空与色有所分别,他认为虚空与色有所分别,“分齐”就是不齐一的,分齐就是有差别的。
这一段的意思就是:不能了悟色即是空,凡夫俗子不能善知,在从外相上虽然虚空与色有所分别,有所种种的差别,事实上色就是空的道理他不懂,所以不能善知虚空与色,因此,分齐就是不齐一,不能善知虚空与色法,所以,虚空与色法是不齐一。言色离于空,意思就是:色是独立的鬼掹脚,虚空是虚空,不了解啊!完全不知道色就是空的道理,起分齐,就是不统一、不齐一,分齐,就是不齐一,就是起色与空不齐一,不了解色与空的齐一的道理,色就是空,就齐一,分齐,就是色不是空,分齐就是不一,色不同于空,不同于虚空。起色不同于虚空分齐的见解,“见”就是见解,妄想,就是分别妄想之见,起色空不一之妄见、妄想。整段的意思是说:大慧,复有一些外道,见计著于色跟空这些事,不善于分别,看到了有色的形像处所种种的分位,凡夫从这个表相上看,没有办法,不能善于了知,因为只著于外相,不善于了知虚空与色有种种的分别,因此大嘴巴嘟嘟,不齐一,变成不了悟色就是空的道理,言色是离,“离”就是异于,言色是异于虚空的,其实色即是空,所以这一段呢?其实在讲色即是空,起色空不一的见解,分齐就是色空不一,起色空不齐一的见解妄想,起色空不一之妄想、妄见。
【注释】“复有馀外道”:还有别的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见诸法而计著色与空之事,及其形像处所、分位等。“不能善知虚空分齐”:“分齐”,即(就)是不齐一之义,分即(就)是纷。此句谓外道不能善知虚空与色之所以于外相上有分别而不齐一的真实道理。在外相上有所分别,但是在体性上是平等的。所以“不能善知”,色就是空的道理,意思是指(说)外道虽有知,然其知为不善、不正。“言色离虚空”:“离”,即(就)是异于。此句谓(这一句是说):而言色异于虚空,亦即(也就是)言空外有色。“起分齐见妄想”:“见”就是见解,起色空不一,如果说:分齐,把它写“不一”,那就更清楚,起色空不一之见解。产生种种的妄想,那就更清楚了。“分齐”就是不一,那就更清楚,色空不一的见解妄想。而起色与空是不齐一的分别妄想之见。
283页【义贯】说:“大慧”,还有一些别的“外道,见”诸法相而“计著色”与“空”之“事”,及其“形”像“处”所、分位等“法”,而“不能善知虚空”与色二者之所以有所“分”别而不“齐”一的真正道理,而“言色离”于“虚空”有其自性,(亦即(也就是)色异于虚空,色与空不一),如是而“起分”然不“齐”之“见”解“妄想”。
在座诸位啊!看这里喔!我们今天,色,如果有实体性,这个色便不能成长,诸位!小孩子,我现在用小孩子,小孩子刚出生,如果色是色,空是空,那么这个小孩子死定了,他没有空来运转。诸位!这个小朋友一出生,要什么?呼吸,呼吸需要什么仙洋被打?空间,好!这个小朋友出生以后要喝奶,喝奶需要什么?靠嘴巴吸奶,对不对?嘴巴吸奶需要靠什么?空间,知道吗?也需要靠空间。再来,你认为细胞的新陈代谢要不要靠空间,当然要靠空间,细胞新陈代谢不靠空间,细胞能活吗?看了那么微细的细胞,你用百万倍的显微镜看一下,你就知道细胞的新陈代谢,它也是一个生命,细胞没有空间,细胞如果是实体的,你认为这个细胞能活吗?细胞当然不能活啦!因此,小至一个细胞,大到一个人,色身,统统是要有虚空,知道吗。人没有虚空是不能活的,所以色以外有虚空是不对的,色就是空。一个色法如果没有虚空,它是不能成长的。诸位!请问你,植物,一棵树,是因为怎么样才能够成长,因为有虚空,因为有虚空它才能够呼吸,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要这一棵树没有虚空,这一棵树能活吗?所以树不能有其自性,树要空无自性,这个空无自性,就是色空一如,平等不二,就是这个道理。
看一下这个注释,再念一遍,让大家更了解一下。(此处为师父重复上面注释和义贯内容。故此处省略——整理者注)
【诠论】此节经文魏译作:“复有馀外道,见色有因,妄想执著形相长短,见虚空无形相分齐,见诸色相异于虚空有其分齐。”好!这里如果色就是空,这里还有一个重大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定要互相尊重,保持一个距离,它的运作才会正常疯狂的贵族。诸位!无亲则无怨,两个夫妻为什么会吵架,因为就是太亲近了,你为什么跟我不会吵架?因为我跟你保持一个距离,你认识我,我又不认识你啊!你是要怎么跟我吵架呢?因为怨由亲生,为什么会有怨恨,就是因为太亲近了,而这个是很重要的哲学的观念,就是人与人之间,一定要保持一个距离跟互相尊重,那么这样的~做起事情来会长远、会久远。夫妻之间的道理脏爸爸,也是一样。说:今天报纸登的,说:有一个名医,真的假的不知道,报纸有时候会夸大其词,说:有一个名医,看他的老婆那个手机里设有密码,两组的密码,不让老公知道,这个老公是医院诊所院长罗,也是很有地位的罗,哇!那就两个人就吵起来,现在讲法不一样了,老婆说:老公有打她啊!有瘀青,本来要补这个什么结婚照啊!或者是补这个结婚的,这个什么仪式啊!或者是请客啊!现在两个都闹上法庭了,很辛苦。所以在这个佛法上来讲的话,其实要过一种很紧密的生活,如果不懂得佛法,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对方的立场,认为对方一直在欺骗他,那么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就像报纸登得很大。因此,学佛其实是落实到现实的生活,更能够运用自如,记得尊重别人,记得保持一个距离,这样运作会很长远。
283页。【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大慧,虚空是色,诸位!在这里师父再强调,经典里面,这里它没有讲,虚空是色,是因为让你了解色空不二。诸位!在这里含有空性,虚空跟空性有什么不一样,要了解,虚空是妄想的产物,空性是圣人的证量的智慧。不一样啊!而佛陀在圆顿里面的圆顿,前面讲过,而这圆顿里面的渐教,这一段是圆顿里面的渐教,用长行文,所以,它退一步用虚空跟色来对比,来解释,所以这个虚空,就是包含有空性的意思。在这里必须要附带地讲一下,所以,虚空与色是方便讨论,而虚空跟色统统是空性,这个才是佛的真实义。这一段为什么要附带,要不然你把虚空当作是空性,那么把空性跟虚空分不清楚,诸位喔!今天如果说:悟道,色跟虚空统统叫做空性。今天不悟的话,虚空是虚空,色是色,空性是空性,三个完全格格不入。悟道的人,空性、虚空、色,完全是一模一样,一体的,今天不悟道,虚空是虚空,色是色,空性又是空性,完全又不一样,悟跟不悟差很多。
接下来,随入色种,随缘入,入于四大种,“入”就是显示出来,显现出来,随缘而显现四大种。虚空随缘入于四大种色,地水火风,说:大慧,色是虚空,意思就是:色其性等同虚空,“持”就是能持,虚空是能持,色是所持,能持的虚空,所持的色法之处,所建立性,就是色是能持与所持因缘和合之处,所成就之性。所以,“持”就是能持,能持的虚空与所持的色处,这个是色法所建立的地方。因缘和合,色空事,色与空的关系,它是微妙的关系,种种的用智慧,微妙来分别,凡夫见色空是二,圣人见色空是一,凡夫见色空不齐一,圣人见色空是齐一的。这个微妙的分别,应当善知,“当知”就是善知,好好的了悟。
说:大慧,地水火风四大种生的时候,有坚湿暖动的性,自相,四大种地水火风,坚湿暖动,这个自相,虽然各有别异,地是地、水是水、火是火、风是风,然也不停住于虚空,但是也不停住在虚空里面,虚空只是一种当作它运转,所以虚空并没有增减。尤其在《华严经》,所有的不动真如,统统用虚空来比喻。在《华严经》里面用虚空的比喻,里面有非常长的一段,统统用虚空,不动的虚空来比喻真如自性,海印三昧,所以也不停住于虚空,非彼四大种当中没有虚空,并不是四大种当中没有虚空。
整段的意思就是:大慧,于虚空相同的空性,虚空就是色,随缘入于四大种的色法,大慧,色是虚空,色当体即空蛇王波后,就是等同虚空,能持的虚空与所持的色法,所建立的缘起法,就是如此,色空的事,应当了解,凡夫见色空不一,圣人见色空是齐一的。这种微妙的分别,应当善于了知,大慧,地水火风四大种生的时候,这些坚性、湿性、暖性、动性,各有它的体相,各个有别异,但是这个地水火风、坚湿暖动之性,却不停住于虚空,因为虚空并没有增减,非彼四大当中,地水火风当中,并不是说没有虚空。
所以在座诸位,并不是于生灭法里面没有涅槃,生灭法,就是体性空,就是涅槃,它这里在表达这个,你要找到涅槃,就必须要放下无常跟常的执著,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从凡夫的角度讲,众生因为执着于世间,所以佛才说“无常”,无常修了一阵子,二乘人认为一切法无常,一切法无我,那我修什么?谁来享受这份宁静呢?佛说:我们有“常”,佛又讲:观一切法无常,但是涅槃是常,佛在这个时候讲:涅槃是常,让二乘人有一个安心、安身立命的地方,到究竟义圆满的清净觉性开采出来的时候,说;佛性非常、非无常。佛性如果是无常,那么五蕴色身死了以后,法身就跟着败坏,所以,法身慧命不是无常,色身会败坏,法身慧命不会败坏,所以,佛性不是无常。
开悟见性以后,大悟有证量的解脱的境界,说;佛性不是常,是站在佛性能起大用,佛性如果是常,不能转凡成圣,不能转烦恼成菩提,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是为了破除对无常的错误。讲佛性是无常、是常,是什么意思?讲:佛性是无常,是因为它可以依体起用,大用现前,体用不二,这个时候讲佛性是无常,讲佛性是常,这个时候要加一个“真”,离于无常、离于常,是“真常”。所以,究竟义讲:佛性是真常,是离于无常和常,讲佛性,开悟以后讲佛性是无常,这个时候是因为它能够依体起用,所以讲佛性是常、是无常,所以究竟开悟以后的无常跟常,跟不开悟的无常跟常,是完全不一样的时空。这个很少人搞得清楚,这样听得懂啦!“撒无”(台语:摸不着头绪)师父“撒无”是什么意思情以何堪?“撒无”就是抓不到猫毛(摸不着头绪),他为什么不抓牛毛呢?外省人的问,怎么不去抓牛毛呢?我说:这是台湾的成语啦!
【注释】“虚空是色”:虚空即(就)是色,色空不异,无二无别。此即(就是)言:虚空虽空,其性不空,因能作用,以不空故,因不坏业感缘起,以不空故,能生诸有。如真如本性本空,然其性亦(也)不空,以其不空,故(所以)能起染净种种业识,成阿赖耶,含藏三千,乃至一切依报正报染净,皆为此空而不空之如来藏性之妙用。“随入色种”:“随”,就是随缘。“入”,就是显现。以虚空无心,如明镜,随缘而显现诸色像。如遇染缘,则显现染像,遇净缘,则显现净相。在座诸位啊!你这样看啊!不够强烈。
我现在举个例子,把笔放下来,这个例子很重要,这个例子一听下去,你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在乌干达,我现在讲那个环境的可怕,在乌干达,有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战乱的时候被冲散,这个小男孩一直往森林里面跑,在战乱的时候冲散了九龙岛四圣,往森林里面一直跑,三岁的小男孩啊!父母亲再怎么找,都找不到,再怎么找统统找不到,爸爸妈妈、这个伯伯婶婶,统统放弃了,这个孩子,三岁小孩子跑进森林里面,找了几年找不到,到七岁的时候,这个小男孩突然出现,出现以后,看到人类就跑,后来被人类抓回来,因为是黑皮肤嘛!你知道吗?才四年的时间,那多可怕的事情发生,因为他刚刚去的时候,人家问他说:这是后来啊!你怎么活的,后来他慢慢学习讲话了,他都不会讲话,然后大家叫他“猴孩子”。战乱的时候跑到森林里面,三岁的小男孩,大家都说这个不可能活,早就被狮子吃光了,可是,七岁以后又找到,经过四年,这个男孩子找到以后呢?因为他从来不洗澡,结果被人抓起来洗澡,冲水的时候,哇!反过来要咬人,那个动作完全跟猴子一模一样,大家就知道他跟猴子生活在一起,这个小男孩晚上绝对不会躺下来睡觉,他一定坐着、蹲下来,坐下来、背弯腰,就是打瞌睡,跟猴子生活四年,他不会躺下来睡觉,他不知道说,他不知道人类要睡觉是要躺下来睡觉的,因为他跟猴子生活了四年,后来他怎么活的,听说猴子摘水果给他吃,猴子爬得很高,摘了水果,猴子认为他是我们成员里面一个成员。
你知道吗?看到这个小男孩的时候,完全跟猴子的举动一模一样,他那个腿没办法站立饮酒歌简谱,也不洗澡,只要一洗澡他就咬人,后来把他送到学校去,到学校去的时候看到他,所有的人都很奇怪,你们怎么这群人跟我以前都不一样,他只要学校里有产生危险,他就往森林里面跑,因为森林是他的家,那些猴子是他的亲戚,反而人,他看到人会害怕,跑到森林里面,他唯一的安慰就是跑到森林里面,他只要一恐慌就冲冲冲……冲到森林里面,他的走路就像猴子一样,腿没有办法站立,他的腿膝盖很宽,大腿骨瘦如柴,因为他本来就是人类,不是猴子啊!他就学猴子走路,学猴子坐着睡觉,他不洗澡的,他看到人类就恐惧,后来了不起,有一个老师啊!一个女老师很了不起,我看了那一段话,我非常感动,她说:这个孩子是人类啊!只是不小心冲散了,到猴群里面,他说:老师你会怎么给他教化,她说:我用更大的爱心,我用更大的耐性,我一定要改变他,我就是他的母亲。喔!很让人感动,不认识的,他跟母亲冲散了,后来这个孩子慢慢……慢慢地调教,这才调教回来,慢慢的会讲话。
因为乌干达,他们就是英语系的,ABCD的英语系的,他是念英文的,有一个肯亚的男孩子就更糟糕了,他小时候就被猴子抱走了,抱走的时候,他就跟猴子一直生活了,你知道吗?生活了将近十年,十年以后,这个孩子后来被人家发现了,没有办法站立,完全没有办法站立,他那个喉咙,声音音带,声带没有坏喔!他还是一个正常人,可是他不会讲话、不会站立,完全不会站立,连人的最基本的站立,不会,连躺下来睡觉也不会,没有任何的语言,他碰到人就是恐慌,就是非常非常地恐慌。他已经脱离了文明,最可怕的,到十七岁他都不会站,连站都不会站,这样跟猴子生活在一起,没有文明,那这一段就在表示说,环境是很可怕的,到十七岁这个孩子还不会讲话,也不肯开口,你怎么教他,他就是恐惧,就是不讲话,才跟猴子生活十年,他人类的说话的本能没有失去啊!可是他就是不讲话,这个就告诉你,遇染,则显现染相,遇净缘,则显现净相,这个环境有多么的、多么的重要,用这个例子,让你一辈都不会忘掉,喔!跟猴子生活才几年而已,就完全失去人类生活的方式。
故色实是空之所现,无二无别,如水与波,波即(就)是水,无二无别。又“入”亦可当进入之义。如此,则此句言:虚空随缘而入于色种之中。此即(这个就)是说:色空是互入互摄的,并非色空二者绝对相异、相对、相隔、互不相到的。所以人与人关系也是这样,人与人关系是互补、是互利的,是互相照顾的,互相随喜、互相赞叹的。你一定要了解,佛这个缘起法,你一定要珍惜每一个人的好的因缘,这样你碰到因难,你才会有人帮助你,不要常常去漏人家的气,(台语:使别人丢脸不光彩)这个会成为敌人,宋不可以。一定要结善缘,这个善缘是成道非常重要的增上缘,所以很多人都赞叹师父说:喔!法师您的福报真大,我秉持一个原则,一定跟人家结善缘,眼睛不看众生的过失,嘴巴只讲好话,赞叹。那么每一个我都跟他结善缘,用温和的角度,用最圆满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所以,师父从小到大我都是秉持这样,珍惜这个缘起,绝对不用偏激的角度、思想来判断一件事情,使自己落入著有、著无的这个断常二见,因此用圆满的心性处理事情,慢慢你的福德、因缘就会具足。
“色是虚空”:色即(就是)是虚空。色虽有种种(色相)色现,然其性是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持所持”,即(就是)能持及所持;能持是指虚空,其所持者为色。此谓(这个是说):色不自存,必须由虚空来持,方得成就,就像刚刚师父讲的,你没有虚空,你怎么吃饭,你没有虚空,你怎么呼吸,你没有虚空,你细胞怎么新陈代谢,这大家都很清楚的嘛!正如波不自波,必有水相持,方得成波。然此能持、所持,实为一物,并无差别,譬如水与波,同是一水,并无差别,我们所有万法的众生,都是同一个真如自性琅琊高手榜,并无差别,只因有境风因缘,故有波相显现,而水性实无有变异。色与空亦然,虽有能持所持之殊,而成色空之别,然其性原是一空,并无变异。“建立”,成就。全句之义为(是说):色是能持与所持因缘和合之处,所成就之性。
“色空事,分别当知”:“事”,即(就是)物。谓色与空这两种东西,其中的分别,应当善知。此所谓“分别”,亦即(也就)是无分别中的分别,诸位!无分别,就是真如心,真如的心性就是无分别,从真如心性里面的分别,所有的分别,统统是无分别。所谓善分别是也。又,色空本无分别,而今现有分别,所以说是无分别当中的分别,所谓从空起妄是也。
“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四大种地、水、火、风之自相各为坚、湿、暖、动,诸位!这个坚、湿、暖、动,后面都补上一个“性”,这样才更清楚。地是坚性、水是湿性,火是暖性、风是动性,这样你才更清楚。地、水、火、风自相五日谈,各为坚性、湿性、暖性、动性,各有差别。“亦不住虚空”:“住”,是停住不变。谓四大其性虽空,然亦不住于空性,意思就是说:我们怎么烦恼,我们的涅槃妙性并没有增减,涅槃妙性就是空性,体证了空性,诸法空性,就是体证了涅槃不增不减的妙性,所以我们的涅槃是时时回归当下的,时时都存在的。佛来应世、示现,我们的涅槃妙性不增不减,佛不在世,刘欣美我们的涅槃妙性也不增不减,只是体悟不出来而已。所以,佛最了不起的就是体悟了诸法毕竟空性,诸法的毕竟空性,就是,诸法就是涅槃,当下就是涅槃。因其自相坚、湿、暖、动,念念变异,无有少时停住。其性虽空,亦(也)不住于空,这是指不变而随缘,是故有种种万法生起。反之,倘若四大种停住于虚空之性,便不会有种种万法生起。今见有种种万法生起,念念迁谢,故知色不住于空,而能随缘成物。
“非彼无虚空”:谓非彼四大之中没有虚空。虽然色不住空,但色空二者并非截然为二,互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是色中皆有空性。四大之中若无虚空之性,则四大念念生灭的时候,应成断灭,无复有四大相续存在,亦不能与物和合成就种种事物。所以,没有虚空,万法统统停止,万法变成有其自性,因为,万法空无自性,所以,空住于一切色法。而一切色法有什么,就是大用现前啦!诸位!没有虚空怎么能作用,你能活到今天,我们今天能吃、能睡,能呼吸、能新陈代谢,就是虚空。因四大之性若不空,则成窒碍不通,所以身体小至一个细胞、大至整个身体,统统要虚空,那就不能流动,你今天要不要大小便,要,你没有空间,你怎么大小便啊!没有大小便,你能活吗?你内心里面如如不动,那是因为无形相的,可是身体它会生灭变化的,如果不能流动,那么就成窒碍不通,所以不能与物相和合。且若其窒碍不通,怎么样?就是很难启动我们的妙明真心,那么则其念念灭的时候,便是实灭,而不能虽念念变灭,而实不灭,因为空无自性,才能念念不灭,因为空无自性,才生念念无生。这样听得懂意思吗?因为空无自性,所以一切法无生,因为空无自性,所以念念不灭,因而不致落于万法断灭。外道的种性,外道的恶知见、邪见。
【义贯】“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虚空之性“随”缘而成(“入”)“色种。大慧,色”即“是虚空”,因色乃是能“持”的虚空,与其“所持”的色种,两者因缘和合之“处”,“所”共成就“建立”之“性。色”与“空”二种“事”物之微妙“分别”,应“当”善“知。大慧”,地水火风“四大种生的时候”,其坚性、湿性、暖性、动性四种“自相”虽“各”自“别”异,然仍以虚空为性;其性虽空,然“亦不”停“住”于“虚空”表面之相,而有前后起灭之别异;因此四大自相虽各别,然并“非彼”四大之中“无”有“虚空”之性。
【诠论】此节讨论有名的“色空一如”之问题。至少有三个理由说色空不异:一、变现(就是“随入”),色为空性之所变现。二、能持所持是一,如水持波,水波无异。色空不二。三、色空互入互即,色中有空,空中有色,非截然为二,而互不相到(而不互到。)它这里用虚空来表达空性就是在当下,师父已经前面又附带说明了,又,色如空华,空华(空中之华,)就是虚空当中产生的华,我们今天万法都是虚空华,如来藏性是这么样的显露出来,看一切相,我相人相众生相,虚空华,山河大地,虚空华特工类小说,整个宇宙都是虚空华,只要有相、无相,统统都是虚空华。非有非无,只是众生徒自妄为,自捏其目,就是著于有、无,心著于有、无,妄想重重,叫做自捏其目。所以故于空中见华,我们在真如本性里面,见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见到虚空华,这就是自捏其目,自捏其目就是我们动念产生了无明,在真如自性里面,本来无一物,却见到空中华。
而此空华,即(就)是众生业识之所变现,简单讲:这些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鸟兽虫鱼,一切山河大地,统统是业识所变现出来的,其实就是你的心,空者则为如来藏隆昌二中,华则为业识,亦即(也就)是捏目妄为。今天,诸位!谁害惨了谁就是你自己的观念、妄想,害惨了你自己,这句话你一定要背起来,谁把你害得最惨,就是你内心里面的妄想,捏目妄为,我们真如自性不会用,却用无明妄想到处为敌,而不晓得你的敌人,却在你的心中显现,别人,敌人不痛不痒,而你却痛苦不堪,所以捏目妄为,就是妄动,内心妄想分别、起心起念。色空亦如是,空即(就)是如来藏,色即(就)是业识之变现。又,一切万法本无分别,而为一圆成,一个圆觉自性所成,只因一念妄动,故使有分别,而令本一精明,成六和合(如(就像)《楞严经》中所明的)。所以还好我们《楞严经》讲过了,故(所以)现在行者最大的课题,即(就)是在此六和合之中,不要去分别,千万不要去执着,不要去妄动,当下体取此(那个)如如不动的一精明,为什么一直叫你,告诉大家,如如不动,不妄动,这是修行就抓到了核心,离一切相,心如如不动,你的内心不妄动,你就抓到了修行的核心跟价值而顿入如如不二的不分别境。如如就是,其第一个“如”是指内心,内心如,第二个“如”是指外境,内心如,外境也如,内心不妄动,外境本来就空,还是如。如如的意思:就是空空所显的真如,叫做如如,空性所显的内如外如,无法不如,叫做如如。所以啊!师父前一天告诉大家喔!上个礼拜说:人一可比一出戏喔!没来没去没事情。这样佛法拿捏到重点,这一辈子就是二个字,“快活”,很快活。站立与睡眠啊!都与道相应啊!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01-47目录链接
楞伽经47: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自性要自悟要自度
楞伽经 48:到大悟见性那一天,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
楞伽经 49:饮食跟睡眠是一种业力,也是一种习气;破除无明须先破除这个睡眠
楞伽经50:学佛最了不起的就是认识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的妄动看得很清楚
楞伽经51:执着是一种观念一种影子都没有意义,没有开悟的人生都在追逐影子
楞伽经52:什么都往好处去想,你八识田中落下去的种子就会是善的
楞伽经53:争论是你在跟自己的无明对话而已,赢输也只是个观念而已
楞伽经54:刻薄的语言是很损德行跟福报的,嘴尖舌利那个坏习惯就一定要改
楞伽经55:要离于群聚,离于习俗,离于睡眠,远离外道的经论、言说
楞伽经56:没有达到究竟解脱之前,要依靠念佛、持咒或诵经来薰习
楞伽经57:证量的解脱境界它只有结果没有如果,有如果的话就表示他没有开悟
楞伽经58: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宇宙,统统是妄想的产物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妙法天籁音 地藏经(01-06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