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年高三各区一模:非连续文本阅读汇总-焦点梅山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7年西城区一模)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李珠妍,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3分)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4. 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奥巴桑乔。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
7.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8分)
(17年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6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已尘埃落定:物理学奖颁给了没有多少人明白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理论;被不少科学家调侃已变成“理科综合奖”的诺贝尔化学奖今年颁给了分子机器这项纯粹的化学基础理论研究;赢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也属于典型的基础学科领域。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无一例外地颁给了“高冷”的基础科学研究。
如果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何应用价值”这样的问题,多半会被认为外行且为时过早。正如大隅良典指出,基础科学真正“有用”可能要等上百年以后,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有用”,那么基础科学就“死掉了”。不过,这可不是说基础研究没有用。尽管这些受到本届诺奖青睐的理论距离商业应用还很遥远,但它们的前景却被看好,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
三位科学家大卫·索利斯 、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他们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了物质的一些特殊相或状态。因为他们奠基性的工作,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的应用前景充满希望。
拓扑描述的是当一个物体在未被撕裂的条件下,被拉伸、扭曲或变形时保持不变的特性。拓扑学的目标是通过一些基本特征如“孔”的数量,来描述形状和结构。在一个拓扑学家的眼里咖啡杯与面包圈是同一种东西,因为它们都只有一个“孔”,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把拓扑学这种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基础物理学研究中,人类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探索和发明各种新奇的材料格列佛游记大人国。现在已知的拓扑相有很多种,过去十年里,这一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发展。拓扑材料能够促进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的研究,而且在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面也会有很大应用。量子态很敏感,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与拓扑相物质结合,就会得到稳定的状态,对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取材于郭爽、苗千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者有了结果。
B.高冷:这里指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心高气傲。
C.青睐:这里指对这些理论的重视,“睐”读作lài。
D.提供:“供”读作gōng,书写的第六笔是“一”。
2.下列对“材料一”第二段相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是问基础科学对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B.“基础科学真正‘有用’”中“有用”指科学理论当下可转化为商业应用。
C.“科学研究必须‘有用’”“有用”指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前景被看好。
D.“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中的“用处”指基础科学提供无限可能。
3.下列对“材料一”第四段画线句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咖啡杯与面包圈即使撕裂也保持不变。
B.咖啡杯与面包圈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C. 咖啡杯与面包圈都能促进超导体研究。
D. 咖啡杯与面包圈能帮助人类理解规律。
材料二
“如果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排列原子,物理会具有哪些性质?”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的一次著名的演讲《在底层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理论上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们可以在极小的尺度下操纵物质的排列形式,我们就可以利用物质所展现出来的特性做各种不同的事。”几十年之后,化学家已经可以合成各种新奇的分子,并且创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机器,三位杰出的化学家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化学家利用高超的实验手段,操纵原子的排列形式,合成出新奇的分子,从而设计出各种分子机器。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并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它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那么大。第一步,索瓦日合成了一种名为“索烃”的两个互扣的环状分子;第二步,斯托达特合成了“轮烷”,并实现了可以上升0.7纳米的“分子电梯”及可以弯折黄金薄片的“分子肌肉”;第三步,费林加设计出了分子马达,这个马达可以让一个28微米长、比马达本身大1万倍的玻璃缸旋转起来。有了这三步,分子机器就可以动起来了。
“一旦你能控制这种运动,一切皆有可能。”获奖者之一费林加说,“可以想象,医生能将这些分子机器人注入你的血管,【甲】。”费林加还说:“也许化学的力量不仅仅是理解,还有创造,创造那些从未存在过的分子和物质。”分子机器还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硅基芯片的信息存储密度遵循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和性能,每隔18-24个月会提高1倍),而分子芯片能实现分子尺寸上的信息存储,所以不必遵循摩尔定律,在存储密度上能大幅超越硅基芯片。分子机器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看来还任重道远九人禁闭室,但是科学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突破。今年的诺贝尔奖证明,探索未知世界、挑战人类极限,最终也能得到认可。
(取材于邱晨辉、李晨阳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语句最适合填写在【甲】处的一项是(3分)
A.并且发现新的拓扑相材料
B.然后寻找癌细胞并释放药物
C.引发病灶细胞自噬性死亡
D.依照摩尔定律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
5.分子机器具有________、可移动等特点,具有可执行某种特定任务、________的功能。(2分)
材料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荣贵研究员表示,大隅良典得奖实至名归。“他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他的工作非常系统和深入,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自噬”来源于希腊语的“自我”和“吞噬”,自噬表示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吃掉”。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够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细胞器,被称为溶酶体。90年代大隅良典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利用面包酵母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然后进一步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
大隅良典设想:在自噬过程处于活性状态时,干扰液泡中的降解过程,随后自噬体就会在液泡中累积,从而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因此他培养了缺失液泡降解酶的酵母突变体,同时通过让细胞“挨饿”逐渐刺激酵母发生自噬。结果令人震惊,不到一个小时,液泡中就充满小型的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就是自噬体。他的实验证明了酵母中存在自噬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可以验证和表征自噬过程中关键基因的方法。1992年,大隅发表了这个关键性突破。
自噬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细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沃约·德雷蒂奇在《科学美国人》上写道:“想一想当食物匮乏时,生物体会有怎样的反应:它的生理活动肯定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开始分解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同样,当细胞遇到养分不足、缺氧、生长因子缺乏等特殊情况时,细胞就会组装更多的自噬体,将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分解成可利用的养分和能量。”
细胞自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自我循环。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清除衰老的细胞器或者被氧化损伤的蛋白。如果我们的细胞里存在损坏的或有毒的蛋白质且长期积累就会引发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或者糖尿病。目前,大量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是为多种疾病开发可以让病灶自噬的药物。比如自噬的持续激活会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对于一些耐药或者凋亡耐受的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取材于曹玲等的相关文章)
6.大隅良典获奖的主要原因,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
B.发现了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溶酶体
C.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
D.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
7.下列对“材料三”第三段中“挨饿”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液泡降解过程受到干扰
B.组装更多的自噬体
C.分解营养物质
D.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
8.“材料一”指出:“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三项获奖成果分别为未来提供了哪些可能。(6分)
(17年朝阳区一模)
材料一
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
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
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
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
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
(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
B.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
C.“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
D. 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可信度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B.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
C.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
材料二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
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借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
。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是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比如,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将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使这个巨型的“【甲】”经济带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发展之道。一根根铁轨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张佛恩,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取材于《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
3.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3分)
4. 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哑铃 B.项链 C.棋盘 D.扁担
材料三
“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她在丛中笑,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不会坐而论道。曾有外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取材于卢泽华的《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
5. 下列各项对“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的部首是“辶”,部首共三画
B.轨道:“道”,用的是本义,意思是道路
C.发展之道:“道”意思同“大逆不道”的“道”
D.坐而论道:“道”在文中指空话,大道理
6.根据“材料三”,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
B.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C.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
D.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
7. 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6分)
(17年海淀区一模)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翠翠(《边城》) 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5.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3分)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 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 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 . 043亿美元,《功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姜山冷门 ,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述。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B.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C.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D.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2分)
A.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
8.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6分)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7年丰台区一模)
材料一
2011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加重,雾霾覆盖面不断增加,出现时间不断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近些年大气污染加重的直接原因在于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集聚程度上升;在工业化速度快的地区,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等)是最大的污染源。
工业废气产生量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几个省市。2013年,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前五的是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与江苏。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前六名是山东、内蒙古、江苏、山西、河北与河南。2013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中国雾霾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区。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除了气候干燥之外,与工业废气污染源过于集中有很大关系。在低级与副省级城市的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中,河北的沧州、邯郸与石家庄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与第六位。中国雾霾严重的地区分布与工业废气的地区集聚、城市集聚状况非常一致。
导致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均衡的工业化是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非均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业化的地区不均衡——不同城市与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城市与地区已经完成工业化(如上海、北京等城市),有的处于工业化后期(如武汉、郑州等诸多省会城市),有的尚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如贵州、云南等落后地区的很多城市);其次是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均衡——包括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过度发展,技术含量低、粗放式发展的工业比例过高等。
工业化未完成阶段,工业化的地区不均衡会使得资金、人口与制造业向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和地区集中,从而导致工业污染源与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工业化的结构不均衡则加速了工业废气集聚过程,使得工业废气集聚更为迅猛,很容易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导致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尤为担忧的是,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化的城市通过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等措施不断降低工业废气产生量,但被调整下来的污染型企业与工业却源源不断地向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市转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导致工业废气集聚程度居高不下。
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阶段下半场,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如何想方设法走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废气集聚的严重状态,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取材于李佐军,盛三化《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加重的关键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双象榨油机,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雾霾加重的原因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集聚程度上升。
B.京津冀地区雾霾最为严重,与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有一定关系。
C.工业化未完成阶段,贵阳可能成为工业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的城市。
D.中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不久就能走上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工业废气集聚”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不同城市之间的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差异很大。
B.资金、人口、制造业向重点城市和地区集中。
C.城市技术含量高、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比例高。
D.污染型工业向落后的地区转移并进一步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出现的字词及标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邯郸:读作“hándān”
B.第三段中两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
C.诸多:诸,众、许多之意,如付诸东流。
D.居高不下:此处不可以换成“居高临下”。
材料二
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引起了中国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也加速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进程。1987年制定和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然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但其立法 甲 (滞后/落后)性日益突出,甚至存在立法空白。如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措施未能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还未考虑到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缺乏系统性等等。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是该法施行的第三次修改。虽然草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但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宗旨等问题上,学界还是存在争议的。从学理上分析,修订宗旨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综观草案,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但从科学的原理上看,该法在修法思路上应实行综合性清洁空气立法模式,在预防、治理大气污染之外,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以促进大气环境控制质量的保护、乙(改变/改善),保障公众健康。
第二,以日益严峻的新型大气污染问题作为修法的实践导向。2000年修订防治法目的还只局限于及时治理日益严重的烟煤型污染,新时期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共存、多介质影响等复合型特征,草案修订应加强多源头的治理,并对频发的雾霾天气及跨区域型大气污染等问题予以有效回应。
第三,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以往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源头治理薄弱、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草案修订应强化政府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第四,协同管控大气污染,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规定: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优乐美广告词。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公共福利具有危害性。戴景耀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并列治理,传递出立法者对两者进行协同管控的意图,也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对大气污染的监测,管理。
此外,草案修订还应倡导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手嶌葵怎么读,丙(拓展/拓宽)公民获悉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渠道,并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取材于曹明德、程玉《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我见》)
4.根据“材料二”,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滞后 改变 拓展B.滞后 改善 拓宽
C.落后 改善 拓展D.落后 改变 拓宽
5.根据“材料二”在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环境保护法协同配合B.以污染防治为导向
C.治理煤烟型污染D.实施源头治理
6.根据“材料二”娇妻养成记,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法》应遵循的宗旨的一项是(3分)
A.不冉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需要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
B.在治理单一型污染基础上,加强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治理。
C.解决以往防治法中存在的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D.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并列治理,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材料三
国外在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对雾霾形成原因及影响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控制污染源,加强对污染的监测。
美国在开发先进技术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一直居领先地位。1953年,加州空气污染控制改革委员会推广了涉及空气污染控制的技术。1988年,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成立了技术进步办公室来帮助私营企业加快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在进行汽车排放控制的同时,洛杉矶率先在美国开始汽油清洁化处理行动,减少汽油中能够参与光化学反应的烯烃成分。日本科研单位和广大企业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针对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开发了具有竞争力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研制出质量可靠的低排放发动机等实用减排设备;同时开发了很多有关大气污染监测、污染物对人体的毒理分析等技术,对科学制定大气排放标准,迅速、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测是把握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实现全民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美国加州于1970年率先测PM10,1980年测废气中的铅和二氧化硫,1984年测PM2.5,1990年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等。其中洛杉矶的空气污染监测数据24小时实时地在网上发布,公众随时可以查看。日本实施了国家和地方两级大气质量监测体制,并于2003年设立了“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网站。另外,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还开发了“大气污染预测系统”,提供当日和次日大气污染浓度的预测图,供各方参考。欧洲在较早时期就开始对SO2、NOx、NH3等先驱物进行监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测机制。
(取材于《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
7.根据“材料三”,下列技术不能实现低排放,控制污染源的一项是(3分)
A.汽油清洁化处理技术B.有竞争力的脱硫,脱硝技术
C.研制质量可靠的低排放发动机D.开发大气污染预测系统
8.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措施,才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5分)
(17年门头沟区一模)
材料一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影响的,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庙会又称“庙市”。传说黄帝时代“日中为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有人推测春秋时期已有“庙市”,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寺庙与市场已经发生联系。虽然这时的寺庙与市场的关系还不密切,其发韧之功殊无争议,有人考证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庙市。
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他们指出:“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一。”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60%,买卖东西的人占30%,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杜娜娜,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此类庙会又称多内涵型庙会,庙会上有宗教、娱神、游乐等活动。但也有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谓之迎神赛会。这是没有集市的庙会。如妙峰山庙会就是没有集市的庙会,还有的地方并无庙而也称庙会,如清代厂甸和天桥,这些也统称为庙会。
总之,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汉、唐、宋时期黄定宇,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于中国网·中国庙会)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百姓二十五家为里”中“里”是古代居民组织。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中的“里正”就是“里”的管理者。
B.古汉语的数字表达没有现在的符号及读法,而是一种描述性表达。文中“族行而观者六”的数字表示十分之六。
C.“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中,“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念”通“廿(niàn)”,意为二十。
D.社祭时的舞乐,后来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鲁迅的小说《社戏》叙述的就是孩子们在当地祭祀土地神时看戏前后的故事。
2. 下列对“庙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会由古老的社稷演变而来,是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艺娱乐活动。
B.庙会是古代中国百姓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商业贸易性活动。
C.庙会是旧时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由寺庙作为举办方举行的宗教集会。
D.庙会是年岁时节在寺庙或附近举行的宗教、商贸、娱乐的民间聚会。
材料二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公元907--1125),称为“上巳春游”。元、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
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应运而生,如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相继创建。那里有古色古香的东西,又有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的东西。所以庙会生意逐渐衰微,甚至有些庙会停办。但是庙会长期以来就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售的货物,尤其是土特产,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一般平民的消费水平。庙会上的一些戏曲、杂技完全出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其地方风土情味及生活气息浓厚,仍为大多数平民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一般群众的欣赏水平。同时,庙会也为一些贫民(劳动人民)提供了谋生的场地。故此庙会还不能完全为新式的商场所取代。作为节年时令庙会来讲,还有一个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问题,远非当时社会条件能改变的,所以一些主要庙会仍沿袭旧制,照常举办,直至解放初期。
北京庙会大体分为三类:
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性、娱乐性的集市。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定的,如隆福寺的书局、花市的绢花局,都是坐商,就开设在庙里或庙门外的街上。在庙会期间,自然生意兴隆,平日可照常营业,不必移动。还有非固定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庙”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会期李允熹,在庙里前后院、旁门、正殿等处搭大布棚摆摊营业,卖绸缎布匹的,卖衣服鞋帽的,卖木器家具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他们都在固定的地点设摊,摆摊的地方都是向庙里租来的,按月交钱。这些货摊、吃食摊以及戏曲、杂技等摊子,都是一年到头按日子赶到各庙会上去做生意。还有一些是肩挑小贩,有的有固定地点,有的没有固定地点,在庙的前后门随意营业。
在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这种庙会的特点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在此做生意的摊贩,所售物品均系香烛、贡品以及有关吉祥物。所演戏曲多是“野台子戏”,通常是梨园届“献神”的;各种民间花会也是来朝圣进香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售商品,日用百货、儿童玩具逐渐多起来,民间艺人到此演出为了营利的逐渐多起来,但仍然不是纯商业性、娱乐性的庙会。
行业庙会。过去各行各业均有祭祀祖师的定例,每年一次,一般都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善会,同行业人员都来拈香致祭,届时,请来香会,表演民间杂戏,谓之献神。例如五月初五安定门外极乐林(瓦木行)和三月二十九日丰台花神庙(花农),都有盛大的善会。
取材于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风俗》
3.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线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运而生:“应”和“应届”中的“应”读音一致。
B.琳琅满目:“琳琅”读音是lín láng,指美玉。
C.便宜实惠:“便宜”读作“pián yi”,也读“biàn yí”。
D.拈香致祭:“拈”的读音为niān;“祭”共11画。
4.下列有关民国后“庙会还不能完全被新式商场取代”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庙会上所售的货物便宜实惠,利于当时一般平民消费。
B.新式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庙会商品则是传统产品。
C.庙会上民间艺人的演出,地方特色及生活气息浓厚。
D.当时社会条件不能改变群众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
5.下列对“北京庙会分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定期开放的庙会演变成商业娱乐性集市,这里的商户都是坐商。
B.行业庙会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善会。
C.庙会上的“赶庙”商户,在庙里租固定的地点设摊,按月交钱。
D.以宗教活动为主的临时庙会,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与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庙会就是旧时在寺庙里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的集市。中国的传统岁节促进了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社会的商品生产又促使传统节日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大,从而促使传统节日的稳定发展。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相辅相成,其相互容纳、相互渗透的作用推动传统节日和商贸的共同繁荣。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商品交换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而在节日期间斗战圣狗,商品交换尤为突出。即使平时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到节日时也往往用自己的一些生产物作为商品来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投放节日市场的商品量较之平时有较大的增加,节日期间需要进行交换的群众又很普遍。因此,节日期间往往是购销两旺,商品成交额远远高于平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来说,民间的岁节活动无疑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民间节日期间流行的生产物品来看,时令产品是其主体——为消灾祈福提供了必要的祭祀用品。端午节的艾蒿和菖蒲,这两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节日物品,是旧时瑞午节不可缺少的东西。茱萸对重阳节也具有重要意义,佩茱萸成为重阳节祈福消灾和亲人间相互祝福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定的时令产品为节日食品提供了原料,而节日食品又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志。对于一般人来讲,节日食品是对日常膳食的一种调剂。节日来到时,人们利用时鲜产品精心加工,其制作和进食过程,何尝不是欢度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或由于不能自给自足,或出于交换其他生活用品的需要,人们在节日期间都要到集市去交换这些时令商品、节日食品,以及节日中的日常用品,从而进一步促进节日兴盛。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看,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大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中国的传统岁节,不仅为社群成员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和时间,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传统节日都是一年一循环,日期也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节日期间的商品贸易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有些节日的内容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相关的商贸活动也就保持着特殊的稳定性,尽管商品的花色、品种总是不断变化的。每当节日过去后,那些与节日相关的商贸活动也随之中止。
6.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和商贸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岁节曹馨予,为商品交换和商品繁荣提供了机遇。
B.古代中国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C.节日期间的商品交换进一步促进了节日丰富和经济发展。
D.中国的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是相辅相成、相互容纳的。
7.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不很发达,导致年岁时节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可有可无。
B.节日期间人们到集市去交换食品,节日食品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志。
C.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
D.传统节日和商业贸易相互促进,每当节日过后,商贸活动也随之中止。
8.近几年,春节庙会中商业元素成为主角,庙会味道变淡,请结合三则材料,为恢复庙会的“文化味”提出建议。(6分)
(17年石景山区一模)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中医药》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推出,将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今年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中医药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针灸铜人始创于公元1026年,与正常成年人大小相似,造型逼真,结构精巧。铜人体表刻有经络和穴位,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铜人涂蜡穿衣,内注水银,即成为考试的模型,受试者如能准确地针刺穴位,则针入水出,稍有偏差,针就不能刺入。铜人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学,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组织制定的针灸标准,铜人所承载的针灸治疗方法,国际认可度最高,也一直被视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名片。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便开始传播到国外。建国后,从尼克松访华引发美国针灸热,到英国王室政要推崇针灸技能,再到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外国人接受并欢迎针灸。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2016年,我国针灸疗效的临床研究登上美国《内科学年鉴》,获得了国际权威医学界的认可。目前,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不仅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这将促进中医药更大范围的传播。进入21世纪铁甲二手机,以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而以一根针、一把草示人的传统中医药却解决了不少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仍以针灸为例,针灸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增强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又如在耐药菌问题研究中,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而且能防止更广泛耐药性出现。更为关键的是,两千年前中国医学先哲“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愈发成为现代医学的一种共识。
历史机遇来到眼前,中国更加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言,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取材于王君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针灸铜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精巧的人体解剖模型 B.是针灸教学实践的教具
C.是针灸考试评价的工具 D.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名片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中医药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因为疗法独特、治病不用药而得到广泛传播
B.中医药很早就传播到国外,现被不少国家立法确认
C.中医药不断获得权威认可,传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D.中医药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传播的前景会更好
材料二
中医是人们熟悉的,它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健康重任,挽危急于顷刻,救含灵于病痛。中医又是陌生的,阴阳五行、风寒暑湿、把脉诊病……这些有关中医的一切,犹如从故纸堆里钻出来的老学究。中医却又是“神奇”的,翻开报纸、杂志,时不时就会看到有关中医治愈疑难杂症的报道。很多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疾病,在中医那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留给大家的是惊讶和疑惑。如此一来,中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成了高深莫测的“玄乎”医学。病治好了,便觉得中医神奇;治不好,就怨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蔽之,中医所治的是“人”,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人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依赖的是各器官的协调运转,各器官进行正常工作的条件是人体内环境状态的稳定平衡。因此,“治人”就是要治理人体这个内部环境,使其达到一种合适、稳定的状态。而中医常说的寒热燥湿,无非就是对人体内环境的一个评价。尝试把人看作是一个微缩的自然界,中医的道理就不再难懂。
用环境的视角看人体,我们会发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比如说霉菌感染,在西医那里往往很棘手,而中医治疗很简单——祛湿。如果想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想想“黄梅天”东西发霉的原因。奥妙就在于内环境的潮湿是霉菌感染的症结所在,如果不改变这个潮湿的内环境,霉菌无法清除;而当内环境变干燥时,霉菌自然也无法生存、繁殖了。中医治病的道理是整体治理内环境,而不是直接去杀霉菌,因此它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
再往细处看,同样是潮湿,闷热的潮湿和阴冷的潮湿又有不同。闷热的潮湿,来一阵凉风,下一场大雨,才会让人觉得清爽;阴冷的潮湿,需要借助太阳的热力,才能驱散阴霾。于是,中医又有清热利湿与温阳燥湿两种治疗“内湿”(内环境潮湿)的方法,分别治疗“湿热证”(内环境的闷热潮湿)与“寒湿证”(内环境的阴冷潮湿)。这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理解了中医治病的道理,再来看我们已经习惯的“病”的概念。这“病”实质上是人体内环境改变之后,各器官协调运转障碍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比如,内环境过寒,体内各种细胞的功能活动都会低下,这和冬季动植物活力都降低一样,人会表现出心悸心慌、疲劳乏力、畏寒怕冷、饮食减退、小便无力或频数、眩晕等症状。这些表象在西医那里分别可以诊断为冠心病、胃炎、前列腺炎、脑供血不足等等,然后分科分类予以治疗,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换了中医,治法就很简单,整体给出一个“温热”的药方,把内环境的寒清除了,所有的不适自然也就消失了。
中医治“人”的特点,决定中医没有一个方子是用来治“病”的。中医所有的方剂,只为人体的健康——把人体的内环境调整到一个合适与稳定的状态。
(取材于唐云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医治病道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治“人”是以人体内环境稳定平衡为目标
B.中医讲的寒热燥湿,是说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
C.中医的“辩证”是辨析人体内环境改变的症状
D.中医用整体观开药方,治疗人们所理解的“病”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的原因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草药比抗生素药性好B.中草药不直杀病菌,而是改变病菌生存环境
C.中草药是纯天然的药物D.中草药药性弱,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
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灸:灸,读jiū。形声字,从火,久声
B.症状:症,读zhènɡ。多音字,还有zhēnɡ的发音
C.故纸堆:指数量多而且陈旧的图书资料
D.根深蒂固:蒂,读dì,是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材料三
当代医疗体系的主流是现代西医,一百多年来西医在维护人类健康和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却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几十年因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这让西医碰到了自己病理学的死角,原来威力强大的抗生素、激素随着临床应用出现的副作用而黯然失色。而“终生服药,不可逆转”似乎彻底剥夺了患者恢复健康的可能性,慢性病成为当代疾病主流。目前,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代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对医学目的做根本性的调整,医学发展战略应转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面临的巨大挑战,吸取和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过去几千年,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做出了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来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系统理论,并积累形成了多样治疗手段。中医突出“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中医药显示出诸多独特价值,但目前重要的是携手西医,在合作中扬长避短,以共寻发展。中西医结合不能再停留在中西药结合的层面,更不能再纠缠于“姓中姓西”的对立态势。屠呦呦从古医书中找到灵感,提炼出抗疟疾的青蒿素,已经为人们树立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方法挖掘传统医学精华的典范。中医理论有特色,治疗方法多样,将中医理论、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有效地结合,中医就更能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当代医学中突显其独特价值。
(取材于田雅婷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当代医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属于“挑战”的一项是(2分)
A.全球范围内疾病谱发生变化 B.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
C.西药临床应用中出现副作用 D.慢性病缺少有效治愈的手段
7.根据“材料三”,面对当代医学挑战,下列应对策略,不属于中医独有的一项是(3分)
A.对当代医学目的做根本性调整B.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
C.携手西医,在合作中共寻发展 D.借现代科技扬己之长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河南人中,概括说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有利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7年西城区一模)
1.(2分)B 2.(2分)C 3.(3分)A 4.(3分)B 5.(3分)D
6.(6分)
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
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7.(8分)
【答案示例】略
【评分参考】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4分,联系作品内容4分。
(17年东城区一模)
1.(2分)B
2.(2分)D
3.(2分)B
4.(3分)B
5.(2分)体型小(1分);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1分)
6.(2分)A
7.(3分)D
8.(6分)
物理:拓扑材料能够应用在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中(1分);及应用于未来量子计算机(1分)。
化学:分子机器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1分);应于用于医学方面(1分)。
生物医学:自噬理论可以为多种疾病开发让病灶自噬的药物(2分)。于(意思对即可)
(17年朝阳区一模)
1.(3分)B
2.(3分)B
3.(3分)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
4.(2分)A
5.(3分)C
6.(3分)D
7.(6分)
答案要点:(每点2分)
中国高铁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
中国高铁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
中国高铁标准经受了中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检验,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以高铁、核能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
(17年海淀区一模)
1.(2分)C2.(2分)D
3.(3分)参考答案:
①(1分)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中国表达) ②(2分)汇聚各方力量(唱响中国和声)
4.(3分)C 5.(3分)A 6.(3分)B(选C得1分)7.(2分)B
8.(6分)参考答案:
①宣扬了中华文化之美,演讲辞陈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传播了近现代中国在道路探索上的价值和成果。
②充分考虑了受众心理,演讲辞紧扣纪念中法建交这个主题,始终对举陈述中法两国的共通之处,利于法国听众的理解接受。
③传达了普世的价值观,演讲辞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之路,倡导并致力于多边主义等,能引发广泛共鸣。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年丰台区一模)
1.D【解析】与原文“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不相符。(3分)
2.C【解析】原文表述为“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均衡包括技术含量低、粗放式发展的工业比例过高”。(3分)
3.C【解析】“付诸东流”的“诸”是“之于”的意思。(2分)
4.B【解析】滞后:(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不进步。改变:改换,更动;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拓宽:开拓使宽广,拓展:开拓发展。(2分)
5.A【解折】从材料二第一段“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未考虑到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缺乏系统性”,可以明确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未与其他环境保护法协同配合。(3分)
6.A【解析】材料二第三段说“综观草案,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因此,题干“不再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需要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表述是错误的。(3分)
7.D【解析】“开发大气污染预测系统”这一技术能够监测、把握大气环境质量,但不能实现“低排放”,控制污染源。(3分)
8.①工业发展过程中,想方设法走工业均衡发展的道路。
②制定并不断完善适应新时期大气污染问题的相关法律。如加强多源头的治理、跨区域型大气污染做出回应等应对措施:强化政府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遵守和执行;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等。
③倡导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
④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进国家治理大气措施。
⑤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控制污染源,加强对污染的监测。
【评分标准】共5个要点,答及1点1分,2点2分,3点3分,4点5分,答满4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7年门头沟区一模)
1.(3分) C 2.(3分)D 3.(3分) A 4.(3分)B 5.(3分)A 6.(3分)B 7.(3分)B
8.(6分)答案要点:
①庙会源于宗教祈福活动,春节期间到庙中祭祀,让百姓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采取一些不涉及封建迷信的宗教祈福活动,比如:地坛庙会的仿古祭地仪式,通过庙会展示一些传统文化,可以使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不被历史湮没。
②祈福祝愿,是庙会原始的意义,在庙会上体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俗,让每一处庙会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到东岳庙拴娃娃,到白云观摸石猴。让庙会民俗形式多样而丰富。
③古代庙会虽然突出了商贸功能,但现代庙会似乎更像一个商贸集市和小吃街,建议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应该在地方特色化服务上下功夫。北京各庙会突出老北京特色小吃以及北京老字号的产品。
④庙会有娱乐功能,建议恢复具有地方特色的游艺项目,比如:老天桥的曲艺、杂技、戏剧等取精华去糟粕的项目,寻找天桥绝活的传承人进行表演。
(答出3个要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7年石景山区一模)
1.(2分)D2.(3分)A3.(3分)C4.(3分)B
5.(3分)A6.(2分)B 7.(3分)A
8.(6分)
中医药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被传播到世界多国,具有被世界认可的基础;中医治疗原理、方法独特;当代医学发展需要中医;中医具有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优势。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7年西城区一模)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李珠妍,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3分)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4. 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奥巴桑乔。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
7.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8分)
(17年东城区一模)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6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已尘埃落定:物理学奖颁给了没有多少人明白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理论;被不少科学家调侃已变成“理科综合奖”的诺贝尔化学奖今年颁给了分子机器这项纯粹的化学基础理论研究;赢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也属于典型的基础学科领域。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无一例外地颁给了“高冷”的基础科学研究。
如果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何应用价值”这样的问题,多半会被认为外行且为时过早。正如大隅良典指出,基础科学真正“有用”可能要等上百年以后,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有用”,那么基础科学就“死掉了”。不过,这可不是说基础研究没有用。尽管这些受到本届诺奖青睐的理论距离商业应用还很遥远,但它们的前景却被看好,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
三位科学家大卫·索利斯 、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他们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了物质的一些特殊相或状态。因为他们奠基性的工作,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的应用前景充满希望。
拓扑描述的是当一个物体在未被撕裂的条件下,被拉伸、扭曲或变形时保持不变的特性。拓扑学的目标是通过一些基本特征如“孔”的数量,来描述形状和结构。在一个拓扑学家的眼里咖啡杯与面包圈是同一种东西,因为它们都只有一个“孔”,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把拓扑学这种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基础物理学研究中,人类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探索和发明各种新奇的材料格列佛游记大人国。现在已知的拓扑相有很多种,过去十年里,这一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发展。拓扑材料能够促进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的研究,而且在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面也会有很大应用。量子态很敏感,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与拓扑相物质结合,就会得到稳定的状态,对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取材于郭爽、苗千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者有了结果。
B.高冷:这里指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心高气傲。
C.青睐:这里指对这些理论的重视,“睐”读作lài。
D.提供:“供”读作gōng,书写的第六笔是“一”。
2.下列对“材料一”第二段相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是问基础科学对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B.“基础科学真正‘有用’”中“有用”指科学理论当下可转化为商业应用。
C.“科学研究必须‘有用’”“有用”指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前景被看好。
D.“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中的“用处”指基础科学提供无限可能。
3.下列对“材料一”第四段画线句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咖啡杯与面包圈即使撕裂也保持不变。
B.咖啡杯与面包圈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C. 咖啡杯与面包圈都能促进超导体研究。
D. 咖啡杯与面包圈能帮助人类理解规律。
材料二
“如果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排列原子,物理会具有哪些性质?”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的一次著名的演讲《在底层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理论上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们可以在极小的尺度下操纵物质的排列形式,我们就可以利用物质所展现出来的特性做各种不同的事。”几十年之后,化学家已经可以合成各种新奇的分子,并且创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机器,三位杰出的化学家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化学家利用高超的实验手段,操纵原子的排列形式,合成出新奇的分子,从而设计出各种分子机器。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并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它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那么大。第一步,索瓦日合成了一种名为“索烃”的两个互扣的环状分子;第二步,斯托达特合成了“轮烷”,并实现了可以上升0.7纳米的“分子电梯”及可以弯折黄金薄片的“分子肌肉”;第三步,费林加设计出了分子马达,这个马达可以让一个28微米长、比马达本身大1万倍的玻璃缸旋转起来。有了这三步,分子机器就可以动起来了。
“一旦你能控制这种运动,一切皆有可能。”获奖者之一费林加说,“可以想象,医生能将这些分子机器人注入你的血管,【甲】。”费林加还说:“也许化学的力量不仅仅是理解,还有创造,创造那些从未存在过的分子和物质。”分子机器还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硅基芯片的信息存储密度遵循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和性能,每隔18-24个月会提高1倍),而分子芯片能实现分子尺寸上的信息存储,所以不必遵循摩尔定律,在存储密度上能大幅超越硅基芯片。分子机器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看来还任重道远九人禁闭室,但是科学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突破。今年的诺贝尔奖证明,探索未知世界、挑战人类极限,最终也能得到认可。
(取材于邱晨辉、李晨阳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语句最适合填写在【甲】处的一项是(3分)
A.并且发现新的拓扑相材料
B.然后寻找癌细胞并释放药物
C.引发病灶细胞自噬性死亡
D.依照摩尔定律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
5.分子机器具有________、可移动等特点,具有可执行某种特定任务、________的功能。(2分)
材料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荣贵研究员表示,大隅良典得奖实至名归。“他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他的工作非常系统和深入,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自噬”来源于希腊语的“自我”和“吞噬”,自噬表示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吃掉”。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够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细胞器,被称为溶酶体。90年代大隅良典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利用面包酵母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然后进一步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
大隅良典设想:在自噬过程处于活性状态时,干扰液泡中的降解过程,随后自噬体就会在液泡中累积,从而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因此他培养了缺失液泡降解酶的酵母突变体,同时通过让细胞“挨饿”逐渐刺激酵母发生自噬。结果令人震惊,不到一个小时,液泡中就充满小型的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就是自噬体。他的实验证明了酵母中存在自噬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可以验证和表征自噬过程中关键基因的方法。1992年,大隅发表了这个关键性突破。
自噬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细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沃约·德雷蒂奇在《科学美国人》上写道:“想一想当食物匮乏时,生物体会有怎样的反应:它的生理活动肯定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开始分解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同样,当细胞遇到养分不足、缺氧、生长因子缺乏等特殊情况时,细胞就会组装更多的自噬体,将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分解成可利用的养分和能量。”
细胞自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自我循环。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清除衰老的细胞器或者被氧化损伤的蛋白。如果我们的细胞里存在损坏的或有毒的蛋白质且长期积累就会引发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或者糖尿病。目前,大量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是为多种疾病开发可以让病灶自噬的药物。比如自噬的持续激活会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对于一些耐药或者凋亡耐受的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取材于曹玲等的相关文章)
6.大隅良典获奖的主要原因,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
B.发现了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溶酶体
C.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
D.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
7.下列对“材料三”第三段中“挨饿”一词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液泡降解过程受到干扰
B.组装更多的自噬体
C.分解营养物质
D.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
8.“材料一”指出:“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三项获奖成果分别为未来提供了哪些可能。(6分)
(17年朝阳区一模)
材料一
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
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
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
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
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
(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
B.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
C.“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
D. 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可信度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
B.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
C.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
材料二
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
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借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
。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是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比如,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将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使这个巨型的“【甲】”经济带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发展之道。一根根铁轨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张佛恩,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取材于《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
3.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3分)
4. 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哑铃 B.项链 C.棋盘 D.扁担
材料三
“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她在丛中笑,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不会坐而论道。曾有外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取材于卢泽华的《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
5. 下列各项对“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的部首是“辶”,部首共三画
B.轨道:“道”,用的是本义,意思是道路
C.发展之道:“道”意思同“大逆不道”的“道”
D.坐而论道:“道”在文中指空话,大道理
6.根据“材料三”,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认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
B.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C.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
D.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
7. 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6分)
(17年海淀区一模)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②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
(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 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
C.和声:“和”字读音为“hè”。 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 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 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C.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 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一”,在①②处分别为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3分)
材料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
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
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
(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
4.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翠翠(《边城》) B.狂人(《呐喊·狂人日记》)
C.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D.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5.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的一项是(3分)
A.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 B.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
C.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 D.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
材料三
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 . 043亿美元,《功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姜山冷门 ,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士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位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
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来讲述。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
《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
(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B.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C.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D.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2分)
A.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 B.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C.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
8.下面文字选自我国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6分)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7年丰台区一模)
材料一
2011年以来,中国大气污染加重,雾霾覆盖面不断增加,出现时间不断增长,程度不断加深。有关研究表明:中国近些年大气污染加重的直接原因在于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集聚程度上升;在工业化速度快的地区,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工业烟尘等)是最大的污染源。
工业废气产生量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几个省市。2013年,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前五的是河南、山东、山西、河北与江苏。工业二氧化硫产生量前六名是山东、内蒙古、江苏、山西、河北与河南。2013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中国雾霾严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山东等地区。其中,京津冀最为严重,除了气候干燥之外,与工业废气污染源过于集中有很大关系。在低级与副省级城市的工业烟尘产生量排名中,河北的沧州、邯郸与石家庄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与第六位。中国雾霾严重的地区分布与工业废气的地区集聚、城市集聚状况非常一致。
导致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均衡的工业化是中国城市工业废气集聚最根本的原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非均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工业化的地区不均衡——不同城市与地区之间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城市与地区已经完成工业化(如上海、北京等城市),有的处于工业化后期(如武汉、郑州等诸多省会城市),有的尚处于工业化第一阶段(如贵州、云南等落后地区的很多城市);其次是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均衡——包括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过度发展,技术含量低、粗放式发展的工业比例过高等。
工业化未完成阶段,工业化的地区不均衡会使得资金、人口与制造业向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和地区集中,从而导致工业污染源与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工业化的结构不均衡则加速了工业废气集聚过程,使得工业废气集聚更为迅猛,很容易超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导致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尤为担忧的是,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化的城市通过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等措施不断降低工业废气产生量,但被调整下来的污染型企业与工业却源源不断地向相对落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城市转移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导致工业废气集聚程度居高不下。
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阶段下半场,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如何想方设法走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废气集聚的严重状态,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取材于李佐军,盛三化《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加重的关键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双象榨油机,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雾霾加重的原因在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集聚程度上升。
B.京津冀地区雾霾最为严重,与北方地区的气候干燥有一定关系。
C.工业化未完成阶段,贵阳可能成为工业废气产生量日益集中的城市。
D.中国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不久就能走上工业化均衡发展道路。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工业废气集聚”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不同城市之间的工业化进程与速度差异很大。
B.资金、人口、制造业向重点城市和地区集中。
C.城市技术含量高、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比例高。
D.污染型工业向落后的地区转移并进一步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出现的字词及标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邯郸:读作“hándān”
B.第三段中两处破折号都表示解释说明。
C.诸多:诸,众、许多之意,如付诸东流。
D.居高不下:此处不可以换成“居高临下”。
材料二
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引起了中国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也加速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进程。1987年制定和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虽然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但其立法 甲 (滞后/落后)性日益突出,甚至存在立法空白。如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创新性的制度措施未能上升至国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的规范、指引;还未考虑到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缺乏系统性等等。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这是该法施行的第三次修改。虽然草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但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宗旨等问题上,学界还是存在争议的。从学理上分析,修订宗旨应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将《大气污染防治法》作为大气环境治理领域的基本法。综观草案,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但从科学的原理上看,该法在修法思路上应实行综合性清洁空气立法模式,在预防、治理大气污染之外,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以促进大气环境控制质量的保护、乙(改变/改善),保障公众健康。
第二,以日益严峻的新型大气污染问题作为修法的实践导向。2000年修订防治法目的还只局限于及时治理日益严重的烟煤型污染,新时期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多种污染物共存、多介质影响等复合型特征,草案修订应加强多源头的治理,并对频发的雾霾天气及跨区域型大气污染等问题予以有效回应。
第三,强化政府大气治理责任,增加企业违法成本。以往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源头治理薄弱、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造成我国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草案修订应强化政府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
第四,协同管控大气污染,实现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转变。《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规定: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优乐美广告词。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公共福利具有危害性。戴景耀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并列治理,传递出立法者对两者进行协同管控的意图,也有利于环境保护部门对大气污染的监测,管理。
此外,草案修订还应倡导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手嶌葵怎么读,丙(拓展/拓宽)公民获悉大气环境污染防治信息渠道,并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取材于曹明德、程玉《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我见》)
4.根据“材料二”,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滞后 改变 拓展B.滞后 改善 拓宽
C.落后 改善 拓展D.落后 改变 拓宽
5.根据“材料二”在2000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环境保护法协同配合B.以污染防治为导向
C.治理煤烟型污染D.实施源头治理
6.根据“材料二”娇妻养成记,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防治法》应遵循的宗旨的一项是(3分)
A.不冉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需要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
B.在治理单一型污染基础上,加强复合型大气污染的治理。
C.解决以往防治法中存在的问责机制不严、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D.把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并列治理,实现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
材料三
国外在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在对雾霾形成原因及影响开展深入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控制污染源,加强对污染的监测。
美国在开发先进技术治理空气污染方面一直居领先地位。1953年,加州空气污染控制改革委员会推广了涉及空气污染控制的技术。1988年,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局成立了技术进步办公室来帮助私营企业加快发展低排放或零排放技术。在进行汽车排放控制的同时,洛杉矶率先在美国开始汽油清洁化处理行动,减少汽油中能够参与光化学反应的烯烃成分。日本科研单位和广大企业在治理大气污染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针对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开发了具有竞争力的脱硫、脱硝技术,并研制出质量可靠的低排放发动机等实用减排设备;同时开发了很多有关大气污染监测、污染物对人体的毒理分析等技术,对科学制定大气排放标准,迅速、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发挥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
大气污染的实时监测是把握大气环境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实现全民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美国加州于1970年率先测PM10,1980年测废气中的铅和二氧化硫,1984年测PM2.5,1990年分析PM2.5的化学成分等。其中洛杉矶的空气污染监测数据24小时实时地在网上发布,公众随时可以查看。日本实施了国家和地方两级大气质量监测体制,并于2003年设立了“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网站。另外,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还开发了“大气污染预测系统”,提供当日和次日大气污染浓度的预测图,供各方参考。欧洲在较早时期就开始对SO2、NOx、NH3等先驱物进行监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测机制。
(取材于《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雾霾与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启示》)
7.根据“材料三”,下列技术不能实现低排放,控制污染源的一项是(3分)
A.汽油清洁化处理技术B.有竞争力的脱硫,脱硝技术
C.研制质量可靠的低排放发动机D.开发大气污染预测系统
8.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今后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措施,才能有效治理大气污染。(5分)
(17年门头沟区一模)
材料一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影响的,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庙会又称“庙市”。传说黄帝时代“日中为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有人推测春秋时期已有“庙市”,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寺庙与市场已经发生联系。虽然这时的寺庙与市场的关系还不密切,其发韧之功殊无争议,有人考证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庙市。
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他们指出:“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一。”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60%,买卖东西的人占30%,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杜娜娜,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此类庙会又称多内涵型庙会,庙会上有宗教、娱神、游乐等活动。但也有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谓之迎神赛会。这是没有集市的庙会。如妙峰山庙会就是没有集市的庙会,还有的地方并无庙而也称庙会,如清代厂甸和天桥,这些也统称为庙会。
总之,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汉、唐、宋时期黄定宇,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于中国网·中国庙会)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百姓二十五家为里”中“里”是古代居民组织。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中的“里正”就是“里”的管理者。
B.古汉语的数字表达没有现在的符号及读法,而是一种描述性表达。文中“族行而观者六”的数字表示十分之六。
C.“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中,“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念”通“廿(niàn)”,意为二十。
D.社祭时的舞乐,后来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鲁迅的小说《社戏》叙述的就是孩子们在当地祭祀土地神时看戏前后的故事。
2. 下列对“庙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庙会由古老的社稷演变而来,是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艺娱乐活动。
B.庙会是古代中国百姓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商业贸易性活动。
C.庙会是旧时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由寺庙作为举办方举行的宗教集会。
D.庙会是年岁时节在寺庙或附近举行的宗教、商贸、娱乐的民间聚会。
材料二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公元907--1125),称为“上巳春游”。元、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
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应运而生,如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相继创建。那里有古色古香的东西,又有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的东西。所以庙会生意逐渐衰微,甚至有些庙会停办。但是庙会长期以来就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售的货物,尤其是土特产,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一般平民的消费水平。庙会上的一些戏曲、杂技完全出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其地方风土情味及生活气息浓厚,仍为大多数平民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一般群众的欣赏水平。同时,庙会也为一些贫民(劳动人民)提供了谋生的场地。故此庙会还不能完全为新式的商场所取代。作为节年时令庙会来讲,还有一个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问题,远非当时社会条件能改变的,所以一些主要庙会仍沿袭旧制,照常举办,直至解放初期。
北京庙会大体分为三类:
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性、娱乐性的集市。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定的,如隆福寺的书局、花市的绢花局,都是坐商,就开设在庙里或庙门外的街上。在庙会期间,自然生意兴隆,平日可照常营业,不必移动。还有非固定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庙”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会期李允熹,在庙里前后院、旁门、正殿等处搭大布棚摆摊营业,卖绸缎布匹的,卖衣服鞋帽的,卖木器家具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他们都在固定的地点设摊,摆摊的地方都是向庙里租来的,按月交钱。这些货摊、吃食摊以及戏曲、杂技等摊子,都是一年到头按日子赶到各庙会上去做生意。还有一些是肩挑小贩,有的有固定地点,有的没有固定地点,在庙的前后门随意营业。
在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这种庙会的特点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在此做生意的摊贩,所售物品均系香烛、贡品以及有关吉祥物。所演戏曲多是“野台子戏”,通常是梨园届“献神”的;各种民间花会也是来朝圣进香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售商品,日用百货、儿童玩具逐渐多起来,民间艺人到此演出为了营利的逐渐多起来,但仍然不是纯商业性、娱乐性的庙会。
行业庙会。过去各行各业均有祭祀祖师的定例,每年一次,一般都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善会,同行业人员都来拈香致祭,届时,请来香会,表演民间杂戏,谓之献神。例如五月初五安定门外极乐林(瓦木行)和三月二十九日丰台花神庙(花农),都有盛大的善会。
取材于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风俗》
3.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线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运而生:“应”和“应届”中的“应”读音一致。
B.琳琅满目:“琳琅”读音是lín láng,指美玉。
C.便宜实惠:“便宜”读作“pián yi”,也读“biàn yí”。
D.拈香致祭:“拈”的读音为niān;“祭”共11画。
4.下列有关民国后“庙会还不能完全被新式商场取代”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庙会上所售的货物便宜实惠,利于当时一般平民消费。
B.新式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庙会商品则是传统产品。
C.庙会上民间艺人的演出,地方特色及生活气息浓厚。
D.当时社会条件不能改变群众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
5.下列对“北京庙会分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
A.定期开放的庙会演变成商业娱乐性集市,这里的商户都是坐商。
B.行业庙会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善会。
C.庙会上的“赶庙”商户,在庙里租固定的地点设摊,按月交钱。
D.以宗教活动为主的临时庙会,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与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庙会就是旧时在寺庙里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的集市。中国的传统岁节促进了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社会的商品生产又促使传统节日的内容更丰富,规模更大,从而促使传统节日的稳定发展。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相辅相成,其相互容纳、相互渗透的作用推动传统节日和商贸的共同繁荣。
古代的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很发达。但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商品交换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而在节日期间斗战圣狗,商品交换尤为突出。即使平时自给自足的小农家庭,到节日时也往往用自己的一些生产物作为商品来交换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从而在整体上扩大了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投放节日市场的商品量较之平时有较大的增加,节日期间需要进行交换的群众又很普遍。因此,节日期间往往是购销两旺,商品成交额远远高于平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来说,民间的岁节活动无疑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从民间节日期间流行的生产物品来看,时令产品是其主体——为消灾祈福提供了必要的祭祀用品。端午节的艾蒿和菖蒲,这两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节日物品,是旧时瑞午节不可缺少的东西。茱萸对重阳节也具有重要意义,佩茱萸成为重阳节祈福消灾和亲人间相互祝福的重要手段。同时,一定的时令产品为节日食品提供了原料,而节日食品又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志。对于一般人来讲,节日食品是对日常膳食的一种调剂。节日来到时,人们利用时鲜产品精心加工,其制作和进食过程,何尝不是欢度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或由于不能自给自足,或出于交换其他生活用品的需要,人们在节日期间都要到集市去交换这些时令商品、节日食品,以及节日中的日常用品,从而进一步促进节日兴盛。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看,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大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中国的传统岁节,不仅为社群成员提供了聚会的场所和时间,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传统节日都是一年一循环,日期也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节日期间的商品贸易具有稳定性和周期性,有些节日的内容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相关的商贸活动也就保持着特殊的稳定性,尽管商品的花色、品种总是不断变化的。每当节日过去后,那些与节日相关的商贸活动也随之中止。
6.下列表述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和商贸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传统岁节曹馨予,为商品交换和商品繁荣提供了机遇。
B.古代中国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C.节日期间的商品交换进一步促进了节日丰富和经济发展。
D.中国的传统年节和商业贸易是相辅相成、相互容纳的。
7.根据材料三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商品经济不很发达,导致年岁时节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可有可无。
B.节日期间人们到集市去交换食品,节日食品往往成为特定节日的重要标志。
C.我国历史上的商品交换都是通过庙会、集市、赶圩等社群集会来进行的。
D.传统节日和商业贸易相互促进,每当节日过后,商贸活动也随之中止。
8.近几年,春节庙会中商业元素成为主角,庙会味道变淡,请结合三则材料,为恢复庙会的“文化味”提出建议。(6分)
(17年石景山区一模)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中医药》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推出,将中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今年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世界卫生组织,并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中医药更是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针灸铜人始创于公元1026年,与正常成年人大小相似,造型逼真,结构精巧。铜人体表刻有经络和穴位,体内雕有脏腑器官,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铜人涂蜡穿衣,内注水银,即成为考试的模型,受试者如能准确地针刺穴位,则针入水出,稍有偏差,针就不能刺入。铜人不仅可用于针灸学,还可用于解剖学,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首次由政府组织制定的针灸标准,铜人所承载的针灸治疗方法,国际认可度最高,也一直被视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名片。
针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便开始传播到国外。建国后,从尼克松访华引发美国针灸热,到英国王室政要推崇针灸技能,再到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外国人接受并欢迎针灸。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2016年,我国针灸疗效的临床研究登上美国《内科学年鉴》,获得了国际权威医学界的认可。目前,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不仅传播到世界各地,而且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这将促进中医药更大范围的传播。进入21世纪铁甲二手机,以征服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目标的“第二次卫生革命”受阻,而以一根针、一把草示人的传统中医药却解决了不少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仍以针灸为例,针灸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痛苦,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增强抵抗力等有重要作用;又如在耐药菌问题研究中,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而且能防止更广泛耐药性出现。更为关键的是,两千年前中国医学先哲“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愈发成为现代医学的一种共识。
历史机遇来到眼前,中国更加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所言,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取材于王君平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针灸铜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精巧的人体解剖模型 B.是针灸教学实践的教具
C.是针灸考试评价的工具 D.是中医走向国际的名片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中医药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因为疗法独特、治病不用药而得到广泛传播
B.中医药很早就传播到国外,现被不少国家立法确认
C.中医药不断获得权威认可,传播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D.中医药对世界医疗发展贡献大,传播的前景会更好
材料二
中医是人们熟悉的,它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健康重任,挽危急于顷刻,救含灵于病痛。中医又是陌生的,阴阳五行、风寒暑湿、把脉诊病……这些有关中医的一切,犹如从故纸堆里钻出来的老学究。中医却又是“神奇”的,翻开报纸、杂志,时不时就会看到有关中医治愈疑难杂症的报道。很多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疾病,在中医那里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留给大家的是惊讶和疑惑。如此一来,中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成了高深莫测的“玄乎”医学。病治好了,便觉得中医神奇;治不好,就怨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蔽之,中医所治的是“人”,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人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依赖的是各器官的协调运转,各器官进行正常工作的条件是人体内环境状态的稳定平衡。因此,“治人”就是要治理人体这个内部环境,使其达到一种合适、稳定的状态。而中医常说的寒热燥湿,无非就是对人体内环境的一个评价。尝试把人看作是一个微缩的自然界,中医的道理就不再难懂。
用环境的视角看人体,我们会发现很多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比如说霉菌感染,在西医那里往往很棘手,而中医治疗很简单——祛湿。如果想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想想“黄梅天”东西发霉的原因。奥妙就在于内环境的潮湿是霉菌感染的症结所在,如果不改变这个潮湿的内环境,霉菌无法清除;而当内环境变干燥时,霉菌自然也无法生存、繁殖了。中医治病的道理是整体治理内环境,而不是直接去杀霉菌,因此它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
再往细处看,同样是潮湿,闷热的潮湿和阴冷的潮湿又有不同。闷热的潮湿,来一阵凉风,下一场大雨,才会让人觉得清爽;阴冷的潮湿,需要借助太阳的热力,才能驱散阴霾。于是,中医又有清热利湿与温阳燥湿两种治疗“内湿”(内环境潮湿)的方法,分别治疗“湿热证”(内环境的闷热潮湿)与“寒湿证”(内环境的阴冷潮湿)。这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理解了中医治病的道理,再来看我们已经习惯的“病”的概念。这“病”实质上是人体内环境改变之后,各器官协调运转障碍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比如,内环境过寒,体内各种细胞的功能活动都会低下,这和冬季动植物活力都降低一样,人会表现出心悸心慌、疲劳乏力、畏寒怕冷、饮食减退、小便无力或频数、眩晕等症状。这些表象在西医那里分别可以诊断为冠心病、胃炎、前列腺炎、脑供血不足等等,然后分科分类予以治疗,结果常常是顾此失彼。换了中医,治法就很简单,整体给出一个“温热”的药方,把内环境的寒清除了,所有的不适自然也就消失了。
中医治“人”的特点,决定中医没有一个方子是用来治“病”的。中医所有的方剂,只为人体的健康——把人体的内环境调整到一个合适与稳定的状态。
(取材于唐云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医治病道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治“人”是以人体内环境稳定平衡为目标
B.中医讲的寒热燥湿,是说人体内环境失去平衡
C.中医的“辩证”是辨析人体内环境改变的症状
D.中医用整体观开药方,治疗人们所理解的“病”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中草药显现出替代抗生素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的原因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草药比抗生素药性好B.中草药不直杀病菌,而是改变病菌生存环境
C.中草药是纯天然的药物D.中草药药性弱,不会对人体造成药物性损伤
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灸:灸,读jiū。形声字,从火,久声
B.症状:症,读zhènɡ。多音字,还有zhēnɡ的发音
C.故纸堆:指数量多而且陈旧的图书资料
D.根深蒂固:蒂,读dì,是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
材料三
当代医疗体系的主流是现代西医,一百多年来西医在维护人类健康和防病治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却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几十年因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谱发生变化。这让西医碰到了自己病理学的死角,原来威力强大的抗生素、激素随着临床应用出现的副作用而黯然失色。而“终生服药,不可逆转”似乎彻底剥夺了患者恢复健康的可能性,慢性病成为当代疾病主流。目前,慢性病发病率快速攀升,已成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代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要对医学目的做根本性的调整,医学发展战略应转到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而针对面临的巨大挑战,吸取和发扬传统医学的优势已经成为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过去几千年,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保健做出了重大、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来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对慢性病防治有系统理论,并积累形成了多样治疗手段。中医突出“治未病”,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于人类健康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中医药显示出诸多独特价值,但目前重要的是携手西医,在合作中扬长避短,以共寻发展。中西医结合不能再停留在中西药结合的层面,更不能再纠缠于“姓中姓西”的对立态势。屠呦呦从古医书中找到灵感,提炼出抗疟疾的青蒿素,已经为人们树立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方法挖掘传统医学精华的典范。中医理论有特色,治疗方法多样,将中医理论、实践经验与现代科技有效地结合,中医就更能在“以健康为中心”的当代医学中突显其独特价值。
(取材于田雅婷等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当代医学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属于“挑战”的一项是(2分)
A.全球范围内疾病谱发生变化 B.化学药物滥用、工业化污染
C.西药临床应用中出现副作用 D.慢性病缺少有效治愈的手段
7.根据“材料三”,面对当代医学挑战,下列应对策略,不属于中医独有的一项是(3分)
A.对当代医学目的做根本性调整B.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
C.携手西医,在合作中共寻发展 D.借现代科技扬己之长
8.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河南人中,概括说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有利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7年西城区一模)
1.(2分)B 2.(2分)C 3.(3分)A 4.(3分)B 5.(3分)D
6.(6分)
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
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评分参考】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7.(8分)
【答案示例】略
【评分参考】对人物复杂性的理解4分,联系作品内容4分。
(17年东城区一模)
1.(2分)B
2.(2分)D
3.(2分)B
4.(3分)B
5.(2分)体型小(1分);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1分)
6.(2分)A
7.(3分)D
8.(6分)
物理:拓扑材料能够应用在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中(1分);及应用于未来量子计算机(1分)。
化学:分子机器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1分);应于用于医学方面(1分)。
生物医学:自噬理论可以为多种疾病开发让病灶自噬的药物(2分)。于(意思对即可)
(17年朝阳区一模)
1.(3分)B
2.(3分)B
3.(3分)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
4.(2分)A
5.(3分)C
6.(3分)D
7.(6分)
答案要点:(每点2分)
中国高铁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
中国高铁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
中国高铁标准经受了中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检验,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以高铁、核能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
(17年海淀区一模)
1.(2分)C2.(2分)D
3.(3分)参考答案:
①(1分)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中国表达) ②(2分)汇聚各方力量(唱响中国和声)
4.(3分)C 5.(3分)A 6.(3分)B(选C得1分)7.(2分)B
8.(6分)参考答案:
①宣扬了中华文化之美,演讲辞陈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传播了近现代中国在道路探索上的价值和成果。
②充分考虑了受众心理,演讲辞紧扣纪念中法建交这个主题,始终对举陈述中法两国的共通之处,利于法国听众的理解接受。
③传达了普世的价值观,演讲辞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之路,倡导并致力于多边主义等,能引发广泛共鸣。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年丰台区一模)
1.D【解析】与原文“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下半场,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不相符。(3分)
2.C【解析】原文表述为“工业内部结构的不均衡包括技术含量低、粗放式发展的工业比例过高”。(3分)
3.C【解析】“付诸东流”的“诸”是“之于”的意思。(2分)
4.B【解析】滞后:(事物)落在形势发展的后面: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不进步。改变:改换,更动;改善: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拓宽:开拓使宽广,拓展:开拓发展。(2分)
5.A【解折】从材料二第一段“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未考虑到与其他环境要素保护法律之间的衔接、配合,缺乏系统性”,可以明确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未与其他环境保护法协同配合。(3分)
6.A【解析】材料二第三段说“综观草案,其修订仍然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鲜有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因此,题干“不再以污染防治为导向,需要涉及大气环境保护的规定”表述是错误的。(3分)
7.D【解析】“开发大气污染预测系统”这一技术能够监测、把握大气环境质量,但不能实现“低排放”,控制污染源。(3分)
8.①工业发展过程中,想方设法走工业均衡发展的道路。
②制定并不断完善适应新时期大气污染问题的相关法律。如加强多源头的治理、跨区域型大气污染做出回应等应对措施:强化政府源头治理和全程治理的责任,加强对大气违法行为的制裁力度,促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遵守和执行;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等。
③倡导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切实建立起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制度。
④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改进国家治理大气措施。
⑤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控制污染源,加强对污染的监测。
【评分标准】共5个要点,答及1点1分,2点2分,3点3分,4点5分,答满4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17年门头沟区一模)
1.(3分) C 2.(3分)D 3.(3分) A 4.(3分)B 5.(3分)A 6.(3分)B 7.(3分)B
8.(6分)答案要点:
①庙会源于宗教祈福活动,春节期间到庙中祭祀,让百姓亲身感受传统文化,采取一些不涉及封建迷信的宗教祈福活动,比如:地坛庙会的仿古祭地仪式,通过庙会展示一些传统文化,可以使这些古人的智慧结晶不被历史湮没。
②祈福祝愿,是庙会原始的意义,在庙会上体验不同地区的不同民俗,让每一处庙会各有各的特点,比如,到东岳庙拴娃娃,到白云观摸石猴。让庙会民俗形式多样而丰富。
③古代庙会虽然突出了商贸功能,但现代庙会似乎更像一个商贸集市和小吃街,建议在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应该在地方特色化服务上下功夫。北京各庙会突出老北京特色小吃以及北京老字号的产品。
④庙会有娱乐功能,建议恢复具有地方特色的游艺项目,比如:老天桥的曲艺、杂技、戏剧等取精华去糟粕的项目,寻找天桥绝活的传承人进行表演。
(答出3个要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7年石景山区一模)
1.(2分)D2.(3分)A3.(3分)C4.(3分)B
5.(3分)A6.(2分)B 7.(3分)A
8.(6分)
中医药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被传播到世界多国,具有被世界认可的基础;中医治疗原理、方法独特;当代医学发展需要中医;中医具有结合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