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家乡】无为的“米公祠”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你知道为谁而建?-芜湖热点
米公祠
提起米芾惠安人才网,在无为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纪念米芾的“米公祠”不仅是代表无为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一日钟情,小编就带您一起走进无为的人文地标“米公祠”!
米芾与无为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易容术九,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张正男。同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公元1104年-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世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无为人改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注】宋代的“军”不是军事单位,而是一种行政建制,相当于州、府。长官一般由中央派员,称“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简称“知军”。无为军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结婚十年感言,当时的无为军隶属淮南西路,下辖巢、庐江、无为三县。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名臣》中关于“米芾”的记载
《米公墓志铭》里曾记载:“(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路遥功放,有足大者李依琳彦摩吕。”
从“宝晋斋”到“米公祠”
无为“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西北隅。
米芾任无为知军时,因其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米芾离任去世后,无为人将“宝晋斋”与米公军邸旧址扩建为米公祠,以示纪念。
《江南通志》记载: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在无为城中建有聚山阁、仰高堂,又有宝晋斋,后改米公祠,古迹遗存。
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米芾在知无为军任上将其家藏的晋人法书上石,到南宋咸淳四年(1268)无为通判曹之格再次翻刻并名之为《宝晋斋法帖》以来,“宝晋斋”便成为书法艺术的圣殿,是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地方。
现今,米公祠内还珍藏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160余方,还有50多位书法家的70余册行、草、篆、隶不同书体的法帖原件。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摹本,唐代钟绍京的小楷《临飞经》,宋徽宗赵佶的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陈公弼传,黄庭坚的行书《题画梅花帖》,苏轼《起居帖》等。还珍藏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碑刻,楷书《题阳关图》以及《炎宋章吉老墓表》拓片等,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娱乐之大亨。
“米公祠”里处处是典故墨池
墨池,系北宋崇宁年间米芾所凿。池中筑一小亭风云修仙路,亭中一方形石桌,四个石凳,四周可依栏而座,这是他经常休憩读书挥毫的最佳场所。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图考》中关于“墨池图”的记载
传说米芾当年听蛙声聒噪甚烦,遂拿砚投之,蛙不复鸣。第二天,“一池碧水变为黑色”,米公题“墨池”碑于旁,故称之为“墨池”。米芾抛砚台的亭子被称为“投砚亭”。泽北荣治
拜石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人称“石痴”。位于米公祠院内有一块石头,石高约8尺奕组词,两人合抱不及,多孔多皱似人形,这就是著名的“拜石”。
相传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李科颖,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如痴如醉,与石称兄道弟三色旋花,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
乾隆《无为州志?艺文志》中曾记载:“拜石成遗事,山高与水长。亭亭风月下强制温柔,千古忆襄阳。生无孤洁痴,再拜亦徒劳。但得南宫意,何须定折腰。吁嗟米老去,寂寞少知音文秀网。不敢效袍笏,恐悲石丈心。一拜留芳踪,盛名天下传。殷勤问石丈,谁继米家颠。”
杏花泉
杏花泉,成名于清代独弦琴之思,嘉庆三年(1798年),是无为州守顾浩于墨池南侧的杏林之下疏浚泉眼时喜见一脉清泉相涌,当即以杏花而命名贩妖记,称之为杏花泉。该泉水入口,清冽甘甜,流淌时尚可闻得汩汩之声徐熙娴,顾浩甚喜,遂又建碑于泉之侧,并于该年九月二十日作《杏花泉》诗记曰:“老圃开生面,清泉出墨池。不因疏浚力,安得涌流时。细眼多于藕,浮花瑞若芝。根源仙杏共,应以杏名之。”
此外,无为“米公祠”还有聚山阁、红雨亭、浮玉峰、文人峰、竹深处、灵芝石等历史景点。1981年9月,无为米公祠成为安徽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荏苒,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米公祠依旧白墙灰瓦、静谧古朴,那千年流淌着的墨池水、杏花泉,无一不散发着古老而又迷人的魅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
来源:芜湖档案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青鹤谷,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
米公祠
提起米芾惠安人才网,在无为县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纪念米芾的“米公祠”不仅是代表无为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今天一日钟情,小编就带您一起走进无为的人文地标“米公祠”!
米芾与无为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易容术九,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张正男。同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公元1104年-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世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无为人改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注】宋代的“军”不是军事单位,而是一种行政建制,相当于州、府。长官一般由中央派员,称“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务),简称“知军”。无为军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结婚十年感言,当时的无为军隶属淮南西路,下辖巢、庐江、无为三县。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名臣》中关于“米芾”的记载
《米公墓志铭》里曾记载:“(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路遥功放,有足大者李依琳彦摩吕。”
从“宝晋斋”到“米公祠”
无为“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西北隅。
米芾任无为知军时,因其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米芾离任去世后,无为人将“宝晋斋”与米公军邸旧址扩建为米公祠,以示纪念。
《江南通志》记载: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在无为城中建有聚山阁、仰高堂,又有宝晋斋,后改米公祠,古迹遗存。
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米芾在知无为军任上将其家藏的晋人法书上石,到南宋咸淳四年(1268)无为通判曹之格再次翻刻并名之为《宝晋斋法帖》以来,“宝晋斋”便成为书法艺术的圣殿,是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忘返的地方。
现今,米公祠内还珍藏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160余方,还有50多位书法家的70余册行、草、篆、隶不同书体的法帖原件。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摹本,唐代钟绍京的小楷《临飞经》,宋徽宗赵佶的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陈公弼传,黄庭坚的行书《题画梅花帖》,苏轼《起居帖》等。还珍藏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碑刻,楷书《题阳关图》以及《炎宋章吉老墓表》拓片等,堪称古代书法艺术宝库娱乐之大亨。
“米公祠”里处处是典故墨池
墨池,系北宋崇宁年间米芾所凿。池中筑一小亭风云修仙路,亭中一方形石桌,四个石凳,四周可依栏而座,这是他经常休憩读书挥毫的最佳场所。
图为嘉庆《无为州志·图考》中关于“墨池图”的记载
传说米芾当年听蛙声聒噪甚烦,遂拿砚投之,蛙不复鸣。第二天,“一池碧水变为黑色”,米公题“墨池”碑于旁,故称之为“墨池”。米芾抛砚台的亭子被称为“投砚亭”。泽北荣治
拜石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人称“石痴”。位于米公祠院内有一块石头,石高约8尺奕组词,两人合抱不及,多孔多皱似人形,这就是著名的“拜石”。
相传米芾每日政事之前袍笏拜石一次李科颖,从不间断,拜起石来更是如痴如醉,与石称兄道弟三色旋花,日久成了一种怪癖,当时人给他一个绰号叫“米颠”,故而留下了“米颠拜石”的典故。
乾隆《无为州志?艺文志》中曾记载:“拜石成遗事,山高与水长。亭亭风月下强制温柔,千古忆襄阳。生无孤洁痴,再拜亦徒劳。但得南宫意,何须定折腰。吁嗟米老去,寂寞少知音文秀网。不敢效袍笏,恐悲石丈心。一拜留芳踪,盛名天下传。殷勤问石丈,谁继米家颠。”
杏花泉
杏花泉,成名于清代独弦琴之思,嘉庆三年(1798年),是无为州守顾浩于墨池南侧的杏林之下疏浚泉眼时喜见一脉清泉相涌,当即以杏花而命名贩妖记,称之为杏花泉。该泉水入口,清冽甘甜,流淌时尚可闻得汩汩之声徐熙娴,顾浩甚喜,遂又建碑于泉之侧,并于该年九月二十日作《杏花泉》诗记曰:“老圃开生面,清泉出墨池。不因疏浚力,安得涌流时。细眼多于藕,浮花瑞若芝。根源仙杏共,应以杏名之。”
此外,无为“米公祠”还有聚山阁、红雨亭、浮玉峰、文人峰、竹深处、灵芝石等历史景点。1981年9月,无为米公祠成为安徽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荏苒,在人声鼎沸的闹市中,米公祠依旧白墙灰瓦、静谧古朴,那千年流淌着的墨池水、杏花泉,无一不散发着古老而又迷人的魅力,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
来源:芜湖档案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青鹤谷,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